跳转到内容

巴茲爾·古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茲爾·古德
Basil John Gould
1938年古德在錫金甘托克恩斯特·西弗英语Ernst Schäfer拍攝
英國駐江孜商務專員
任期
1912—1913年
駐錫金政務官
任期
1935年12月22日—1945年6月
前任弗雷德里克·威廉姆森
继任黎吉生
个人资料
出生1883年12月29日
 英国薩里郡伍斯特公園英语Worcester Park(現大倫敦
逝世1956年12月27日(1956歲—12—27)(72歲)
 英国懷特島郡雅茅斯英语Yarmouth, Isle of Wight
获奖印度帝國三等勳章大英帝國司令勳章騎士

巴茲爾·約翰·古德(英語:Basil John Gould,也譯為「柏斯爾·古德」,暱稱B. J.。1883年12月29日—1956年12月27日[1])是1935年至1945年英國駐錫金、不丹和西藏的政務官英屬印度對西藏政策的主要執行者。[2]重要著作有《十四世達賴喇嘛的尋找、認定和登基》。[3]

事蹟

[编辑]

他的父親查爾斯是御用大律師太平紳士[4]他於1883年在英格蘭出生,從溫徹斯特公學牛津大學新學院畢業。他於1907年離開倫敦到英屬印度外交部工作。[5]

1913年龍廈·多吉次傑與四個拉格比公學男孩在晉見喬治五世後攝。最右為古德。

他於1912年至1913年擔任英國駐江孜商務專員第十三世達賴喇嘛於1912年希望西藏一些“精力充沛、聰明、出身好”的男孩能在牛津大學獲得“世界級的教育”,結果四名年輕男孩(强俄巴·仁增多吉門仲·齊洛貴木桑法语Möndro吉普·旺堆羅布法语Kyibu II、果卡爾瓦·索朗木貢布四人被稱為“四個拉格比公學男孩”)被選中。印度政府於1913年4月決定即將回到英國的古德應該協助這四人前往英國,並在他們抵達英國的前幾個星期幫助他們。[6]

1922年,古德獲得喬治五世頒發印度帝國三等勳章(CIE)。[7]

1926年,古德被派往阿富汗喀布爾的英國大使館。他在1928-1929年阿富汗內亂時,大力協助大使館撤離婦孺。後來他先後在古勒姆特區馬拉坎英语Malakand Agency瓦濟里斯坦任職,1933年到俾路支省任職。1935年奎達地震英语1935 Quetta earthquake時,他因為救助傷者險些喪生。[8][1][9]

1936年古德與噶廈司倫朗顿·贡嘎旺秋在拉萨德吉林卡共進午餐
1938年古德與德國的恩斯特·西弗探險隊英语1938–39 German expedition to Tibet錫金甘托克合影

1936年8月,古德率領一個代表團前往拉薩,成員包括他的私人秘書斯潘塞·查普曼英语Freddie Spencer Chapman,英國陸軍菲利普·尼姆准將,兩名英國英國皇家通訊部隊英语Royal Corps of Signals的電報員,一名軍醫和駐江孜商務代表黎吉生[10]代表團與西藏政府進行談判,討論第九世班禪喇嘛返回西藏的可能性。古德還討論了英國對拉薩的軍事援助。古德試探在拉薩設立英國辦事處的可能性,但遭西藏政府拒絕。[11]1936年9月7日,古德與菲利普·尼姆准將檢閱駐守拉薩扎基監獄藏軍的演習。[12][13]古德1937年2月17日率團離開拉薩,但留下駐江孜商務代表黎吉生,黎吉生配備了收音機,可以與英國保持聯繫。[11][13]代表團與藏人建立了友誼,並且以許多照片、日記與影片記錄了當時的西藏。[10]1947年8月印度獨立後,代表團改為印度駐拉薩代表團。[14]他於1939年被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授與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1]

1940年,古德在拉薩參加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典禮[15]:3他為年輕的達賴喇嘛帶來的禮物是Meccano英语Meccano模型玩具。[16]他將參加達賴喇嘛坐床典禮的見聞紀錄成書,於1941年出版,西藏檔案文獻圖書館於2000年出版的一本記載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的著作收錄了此文。[17][18]古德關於坐床典禮的記載與中方頗有出入[19],如藏方雖然禮遇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主任吳忠信,但吳在坐床典禮中的角色只是觀禮,並非主持。[20]:325-329他於1941年被封為騎士[1]

古德率領英國代表團於1944年8月到達拉薩,9月與噶廈官員會面,討論西藏自治的問題。攝政表示西藏希望自治,要求英國全力支持。古德則在向英國外交部請示後,回覆英國希望西藏自治,在僅限於外交支持,無法保證軍事上的支援。[20]:406–412古德也代表英國希望西藏重新確認以麥克馬洪線為本畫定邊界,以南的達旺地區可歸西藏,西藏則指出位於麥克馬洪線以南的東北邊境特區過去由西藏實質控制,希望一兩年內不改變現狀,中藏問題解決後再談。劃界談判因此無果。[20]:413-417代表團於1945年幫助拉薩開辦了一所學校,但在西藏宗教當局的壓力下很快關門了。[21]

個人生活

[编辑]

1921年9月14日,古德在休假回到英國時與洛林·麥克唐納(1898年-1935年)結婚。他們生了兩個兒子。洛林于1935年在俾路支省去世。[8]其子查爾斯于1944年4月4日在多塞特郡海邊參加諾曼第戰役的預演,結果他所乘坐的瓦倫丁DD戰車因風浪太大而沈沒,共有六人淹死。軍方因此做出改變,登陸日該戰車在淺水處才靠本身動力前進。現在多塞特郡岸邊有他與五名戰友的紀念碑。[22]另一子理查曾在英國任寄宿學校校長。[15]:87

古德的第二任妻子塞西莉是懷特島郡雅各福斯英语Yarmouth, Isle of Wight的C. H. 布倫特-顧德上校的女兒。他與塞西莉有一個兒子。[5]他在索倫特皇家遊艇俱樂部以自己的遊艇Genesta號參加比賽,通常成績不錯,並且擔任俱樂部主席。[9]

著作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Sir Basil Gould. Nat Gould.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2. ^ 張永攀, 一個英國爵士的西藏故事, 《世界知识》, no. 第6期, 2009年 [2019-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1) 
  3. ^ 安樂業. 國際藏學史導論. 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 2016-06-01: 229–230頁 [2018-08-22]. ISBN 978-986-91739-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4. ^ Charles Gould 1832-1909. Nat Gould.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英语). 
  5. ^ 5.0 5.1 F. M. Bailey. Obituary: Sir Basil Gould, C. M. G., C. I. E..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June 1957, 123 (No. 2): 280-281頁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6. ^ Alex McKay. The History of Tibet: The modern period : 1895-1959, the encounter with modernity. Routledge Curzon. 2003年: 325頁 [2018-08-22]. ISBN 978-0-415-3084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7. ^ SECOND SUPPLEMENT TO The London Gazette (PDF). The London Gazette. 1922-05-05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23). 
  8. ^ 8.0 8.1 Lorraine Macdonald Gould. Lorraine Gould Collection (PDF). 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中東中心. 1928年12月25日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6-19). (英文)
  9. ^ 9.0 9.1 John Hunt. In memoriam. Journal of The Royal Central Asian Society. 1957年, 44 (1): 4–5頁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10. ^ 10.0 10.1 British Official Mission to Lhasa, 1936 - 1937. Basil Gould, Frederick Spencer Chapman, Philip Neame, Sidney Dagg, Evan Nepean, William Morgan and Hugh Richardson. 皮特·里弗斯博物館.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1). 
  11. ^ 11.0 11.1 王家伟; 尼玛坚赞. 中国西藏的历史地位. 五洲传播出版社. 1997年: 127頁 [2018-08-22]. ISBN 978-7-80113-30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12. ^ The Tibet Album. Inspecting the Tibetan Troops at Military Review. 皮特·里弗斯博物館. 2006-12-05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7) (英语). 
  13. ^ 13.0 13.1 The Tibet Album. Mission staff at Military Review at Trapshi. 皮特·里弗斯博物館.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7) (英语). 
  14. ^ Biography of Hugh Richardson (1905-2000). 皮特·里弗斯博物館.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6). (英文)
  15. ^ 15.0 15.1 Clare Harris; Tsering Shakya. Seeing Lhasa: British Depictions of the Tibetan Capital 1936-1947. Serindia Publications. 2003年 [2018-08-22]. ISBN 978-1-932476-0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16. ^ Mary Craig. Kundun: A Biography of the Family of the Dalai Lama. Counterpoint. 1998年: 101頁 [2023-08-01]. ISBN 978-1-887178-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1). 
  17. ^ B. J. Gould. Report on the Discovery, Recogni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Fourteenth Dalai Lama. New Delhi: Government of India Press. 1941年. OCLC 215062434. 
  18. ^ Khe-smad Bsod-nams-dbaṅ-ʼdus; Sir Basil John Gould; Hugh Edward Richardson. Discovery, Recognition, and Enthronement of the 14th Dalai Lama: A Collection of Accounts (PDF). Library of Tibetan Works & Archives. 2000年 [2018-08-22]. ISBN 978-81-86470-28-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23). 
  19. ^ 周伟洲. 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六). 中国西藏网. 2011-11-03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20. ^ 20.0 20.1 20.2 Melvyn C. Goldstein; Gelek Rimpoche.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1913-1951: 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年 [2018-08-22]. ISBN 978-0-520-061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英语). 
  21. ^ Ken Herold. An Annotated Chronology of Relations in the 20th Century. Tibet Justice Center.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7). 
  22. ^ Charles Robert Gould 1920-1944. Nat Gould. [2018-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