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驛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驛站,是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宿、換的場所。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就有傳遞訊息的記載。

歷史

[编辑]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被發現有(壴女)與(亻壴)字,是與傳遞訊息有關的文字[1]。周朝就設有烽火台及郵驛傳遞軍事情報。
漢朝每30里置驛,由太尉執掌。

唐朝郵驛設遍全國,分為陸驛、水驛及水陸兼辦三種,驿站设有驿舍,全国共有1,639个驿站,人员共20,000人[2],中央由兵部駕部郎中管轄,節度使下設館驛巡官4人,各縣由縣令兼理驛事。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范陽起兵,两地相隔3,000里,6日後事件即傳至京城,可見效率迅速。杜牧的《過華清宮[3]絕句中有證: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穿州過府,要拚命運送楊貴妃的荔枝,每年會累死幾匹馬、幾個可憐的驛官兵。

宋朝驛卒由兵卒擔任,規模不如唐朝。沈括的《夢溪筆談》說:“驛傳舊有步、馬、急遞三等,急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鑲金字,日行五百里”,岳飛一日之內在前線接到的十二道金牌,即是朱漆金字牌

元朝疆域遼闊,為了維持龐大的帝國,於是強化了驛站制度,時稱站赤馬可波羅所著的《馬可波羅行記》記載:“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邁耳(mile),或三十邁耳,必有一驛。無人居之地,全無道路可通,此類驛站,亦必設立。……合全國驛站計之,備馬有三十萬匹,專門欽使之用。驛站大房有一萬餘所,皆設備妍麗,其華靡情形,使人難以筆述也”。《經世大典》記載中國有站赤1,496處,藏區共設大驛站28處,小站約7至8處。

明代更另外設立了遞運所,加強了物流信息。京師設置會同館烏蠻驛,供予赴京公幹或者朝貢人員居住。萬曆以後,驛站制度弊窦丛生,[4]大小官员往来于道路时,常常任意勒索夫、马,而且公器私用,“用于私事的占十分之八”,崇禎年間因而有節裁驛遞之舉。[5]李自成因驛站被裁失業,愤而加入高迎祥的农民军,最後成為農民軍領袖,攻破北京,明朝滅亡。[6]

清朝設驛站计共1,785处,京师设皇华驿軍機處公文上有如註明「馬上飛遞」,規定日行300里,假如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日行400里、500里,甚至600里不等,最高速達800里,往往到站時人仰馬翻,俗稱“六百里加急”及“八百里加急”等,如此類推。

各國的類似場所

[编辑]

除了中國古代的驛站,在世界各地的類似場所有波斯波斯御道日本宿場美國驛馬快信制

隨著鐵路汽車的發展,古代主要供官方及軍隊使用的驛站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平民也可利用的車站服務區,現今日語韓語仍沿用「驛」稱呼車站。

現代的田徑競技「驛站接力賽」(駅伝競走)也是從古代的驛站發展而來。

台灣的鐵馬驛站是提供自行車騎士的休息補給站,開始於2008年花蓮、屏東一些警察局派出所的為民服務項目,後擴至全台的騎自行車熱門路段。[7][8]

參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郭沫若:《卜辭通纂》和《卜辭通纂考釋》中第431片、第512片和第513片
  2. ^ 《大唐六典》
  3. ^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_杜牧_全文,翻譯,賞析_中國詩詞網. gushicionline.com. [2024-10-30]. 
  4. ^ 崇祯二年吴甡上言说:“今天下驿递之疲惫极矣。……驿递非破家荡产以供,则鬻妻卖子以应。当此民穷财尽之秋,更罹狼吞虎噬之惨。”(《柴庵疏集》卷五)
  5. ^ 明季北略》卷5:“给事中刘懋上疏,请裁驿递,可岁省金钱数十余万。上喜,着为令,有滥予者,罪不赦。部科监司,多以此获遣去。天下惴惴奉法。”
  6. ^ 康熙《米脂縣誌》載:“明末李自成,銀川驛之馬夫耳。因裁驛站、饑荒,無所得食,奮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7. ^ 簡惠敏. 「單車國道」屏東自行車道大搜祕. 大紀元. 2009-01-05 [2023-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楊宜中. 設備齊全 春日鐵馬驛站超讚. 自由時報. 2009-08-19 [2023-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驛遞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