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瑞典君主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列表列出10世紀末以來,所有曾擔任瑞典王國統治者(包括國王、女王、攝政、國家執政)的人。雖然瑞典一千多年來都是君主國[1](p. 9)[2](p. 8),但不同朝代的君主有不同形式和實權,瑞典的領土也有不同[1](p. 9),甚至連國家名稱「瑞典」(Sverige)也隨着語言演化而改變。

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國王是胜利者埃里克[2](p. 8)[3](p. 5),之前的早期國王稱為「神話國王」[1](pp. 9 & 27)參見參見瑞典神話國王英语List of legendary kings of Sweden),但下表列出的初期國王也並非完全確定。斯滕和菲里普之間、小英格和老斯渥克爾之間的數據都不確定,有些國王和聲索王位者的名字可能已亡佚。

首先把瑞典國王排序的是埃里克十四世。1560年時,他根據約翰·馬格努斯在《Historia de omnibus Gothorum Sveonomque regibus》虛構的大洪水後的瑞典國王世系[3](p. 5)[2](pp. 7-8),認為自己是「第十四個」埃里克國王。卡爾·斯渥克爾松是有史記載的第一個卡爾國王,但約翰·馬格努斯認為他是第七個;故此,後來的卡爾九世便自行取了「第九」的序號。埃里克十四世之前的國王都不使用序號,他們的序號是後人追封的,現代也不常使用序號來稱呼這些君主。

早期

[编辑]
名稱 圖像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勝利者埃里克(六世)
Erik Segersäll
945年 國王:970年 995年
老烏普薩拉的國王領地病逝
[4]
奧洛夫·舍特康努格
Olof Skötkonung
980年
勝利者埃里克和波蘭的Gunhild之子
獲擁立為儲君:988年
國王:995年勝利者埃里克死亡
1022年
西約特蘭胡薩比
[5]
阿農德·雅各布
Anund Jakob
1000年或1008年
奧洛夫·舍特康努格和奧布瑞特的厄斯特里德之子
獲選為父親的共治者:1019年
國王:1022年奧洛夫·舍特康努格死亡
1050年
病死,未知死於何處
[6]
老人厄蒙德
又名厄蒙德·斯萊姆
Emund den gamle/Emund Slemme
995年或1000年後
奧洛夫·舍特康努格和妾侍厄德拉之子
國王:1050年阿農德·雅各布死亡 1060年
病死,未知死於何處
[7]
名稱 圖像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斯滕克爾王朝

名稱 圖像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斯滕克爾
Stenkil
生年不詳(1030年前)
可能是西約塔公爵拉格瓦爾德和阿斯特里德·尼亞爾斯多塔之子
國王:1060年老人厄蒙德死亡 1066年
病死,未知死於何處
[8]
埃里克(七世)·斯滕克爾松
Erik Stenkilsson
生年不詳
斯滕克爾之子
國王:1066年斯滕克爾死亡
與異教徒埃里克爭位
1067年
被異教徒埃里克爭戰時死亡
[9]
異教徒埃里克(八世)
Erik Hedningen
生年不詳 國王:1066年:前任國王死亡
與埃里克·斯滕克爾松爭位
1067年
與埃里克·斯滕克爾松爭戰時死亡
哈爾斯滕
Halsten
可能約1050年
斯滕克爾和老人厄蒙德的女兒之子
國王:1067年兩名埃里克爭位者死亡 1070年
遭廢黜並放逐
[10]
阿農德·戈爾德斯克
Anund Gårdske
生年不詳 斯韋阿蘭國王:1070年哈爾斯滕被放逐 1075年
遭廢黜並放逐
死年不詳 [11]
紅色哈康
Håkan Röde
1045年或之前
西約特蘭萊韋內
可能是斯滕克爾之庶子
西約特蘭國王:1066年或1068年斯滕克爾死時
兼任斯韋阿蘭國王:1075年阿德農·戈爾德斯克被放逐後
1079年或1080年
葬於萊韋內
[12]
哈爾斯滕
Halsten
可能在1079年與老英格共治 稍早於1084年 [10]
老英格(一世)
Inge den äldre
生年不詳
可能約1055年
可能是西約塔公爵拉各瓦爾德和阿斯特里德·尼亞爾斯多塔之子
國王:1079年或1080年
紅色哈康死後,可能與哈爾斯滕共治
1084年
遭廢黜並放逐離開斯韋阿蘭
[13]
西約特蘭國王:1084年被放逐離開斯韋阿蘭 重任斯韋阿蘭國王:1087年布洛特-斯文死亡 [14]
布洛特-斯文
Blot-Sven
生年不詳 斯韋阿蘭國王:1084年老英格被放逐 1087年
遭廢黜並放逐
[15]
老英格(一世)
Inge den äldre
重任全國國王:1087年布洛特-斯文死亡 1105年或1110年
可能於西約特蘭英格托普國王領地
[13]
菲里普
Filip
生年不詳
可能約1070年
哈爾斯滕之子
國王:1105年或1110年
老英格死後,可能與小英格共治
1118年
病死,未知死於何處
[16]
小英格(二世)
Inge den yngre
生年不詳
可能約1075年
哈爾斯滕之子
國王:1105年或1110年
與菲里普同期
地位穩固:1118年菲里普死後
1125年
在東約特蘭韋雷塔國王領地被謀殺
[17]
小腦袋拉格瓦爾德
Ragnvald Knaphövde
生年不詳
奧洛夫·奈斯康努格之子
斯韋阿蘭國王:1125年小英格死後當選 1126年
在西約特蘭卡爾比被謀殺
[18]
馬格努斯(一世)·尼爾松
又名強人馬格努斯
Magnus Nilsson/Magnus den starke
1106年或1107年
丹麥國王尼爾斯和老英格的女兒之子
西約特蘭國王:1125年小英格死後當選
兼任斯韋阿蘭國王:1126年當選
1130年
遭廢黜並放逐離開瑞典
1134年6月4日
斯科訥福特韋克之戰陣亡
[19]
名稱 圖像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步入中世纪

[编辑]

      斯滕克爾王朝      斯渥克爾王朝      埃里克王朝

名稱 圖像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老斯渥克爾(一世)
Sverker den äldre
生年不詳(約1100年)
孔努布和卡爾努卡或科爾之子
東約特蘭國王:1125年小英格死亡
全國國王:1130年
1156年12月25日
赴聖誕崇拜途中在阿爾瓦斯特拉被謀殺
[20]
聖埃里克(九世)
Erik den helige
約1120年
耶德瓦爾德之子
瑞典一些地區國王:1150年
全國國王:1156年老斯渥克爾死亡
1160年5月18日
老烏普薩拉被馬格努斯·亨里克松暗殺
[21]
馬格努斯(二世)·亨里克松
Magnus Henriksson
1130年在丹麥
亨里克·斯卡德洛和老英格的孫女之子
國王:1160年聖埃里克死亡 1161年
厄勒布魯被卡爾·斯渥克爾松謀殺
[22]
卡爾(七世)·斯渥克爾松
Karl Sverkersson
1130年代
老斯渥克爾和烏爾夫韋德·哈康斯多塔之子
國王:1161年馬格努斯·亨里克松死亡 1167年4月12日
維辛索被克努特·埃里克松暗殺
[23]
科爾·斯渥克爾松
Kol Sverkersson
生年不詳
老斯渥克爾之孫子
東約特蘭國王:1167年
與弟弟布里斯萊夫共治
1173
在東約特蘭比耶爾博與克努特·埃里克松爭戰時死亡
[24]
布里斯萊夫·斯渥克爾松
Burislev Sverkersson
生年不詳
老斯渥克爾之孫子
東約特蘭國王:1167年
與兄長科爾共治
1169年
與克努特·埃里克松爭戰時死亡
克努特(一世)·埃里克松
Knut Eriksson
1150年前
聖埃里克和克里斯蒂娜·比約恩斯多塔之子
國王:1167年卡爾·斯渥克爾松死後
兼任東約特蘭國王:1173年科爾·斯渥克爾松死亡
1195年或1196年
在西約特蘭埃里克斯貝里國王領地
[25]
小斯渥克爾松(二世)·卡爾松
Sverker den yngre Karlsson
1164年
卡爾·斯渥克爾松和克里斯蒂娜·斯蒂格斯多塔·維德之子
國王:1195年或1196年
克努特·埃里克松死亡
1208年1月31日
萊納之戰被廢黜
1210年17或18日
耶斯蒂爾倫之戰陣亡
[26]
埃里克(十世)·克努特松
Erik Knutsson
1180年
克努特·埃里克松之子
國王:1208年1月31日
小斯渥克爾松·卡爾松被廢黜
1216年4月10日
在維辛索病逝
[27]
約翰(一世)·斯渥克爾松
Johan Sverkersson
1201年
小斯渥克爾松·卡爾松和英格耶德·比爾耶斯多塔之子
國王:1216年埃里克·克努特松死亡 1222年3月10日
在維辛索病逝
[28]
不善言和瘸子埃里克(十一世)·埃里克松
Erik Eriksson den läspe och halte
1216年
埃里克·克努特松和丹麥的里基莎之子
國王:約翰·斯渥克爾松死後,1222年8月1日和1223年7月31日之間當選 1229年28或29日
奧盧斯特拉之戰被廢黜
[29]
克努特二世(高个子)
Knut Långe
生年不詳(約1200年)
霍爾姆耶·菲里普松和埃里克王朝成員之子
國王:1229年埃里克·埃里克松被廢黜 1234年
埃里克·埃里克松復位
[30]
不善言和瘸子埃里克(十一世)·埃里克松
Erik Eriksson den läspe och halte
復位:1234年克努特·隆格死亡 1250年2月2日
未知死於何處
[31]
名稱 圖像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比尔耶尔
Birger jarl
1200年或1210年
馬格努斯·明尼斯舍爾德英格麗·伊爾瓦之子
執政公爵:1248年3月 1266年10月21日
在西約特蘭耶爾博隆
[32]
瓦爾德瑪·比耶松
Valdemar Birgersson
1238年或1239年
比耶·亞爾和埃里克·埃里克松的妹妹英格堡·埃里克斯多塔之子
國王:1250年埃里克·埃里克松死後當選
比耶·亞爾死後重掌朝政:1266年
1275年7月22日
被馬格努斯·拉杜洛斯廢黜
1302年12月26日
尼雪平城堡監獄中
[33]
馬格努斯(三世)·拉杜洛斯
Magnus Ladulås
1240年
比耶·亞爾和英格堡·埃里克斯多塔之子
國王:1275年7月22日
瓦爾德馬爾被廢黜
1290年12月18日
在維辛索
[34]
比爾耶爾·馬格努松
Birger Magnusson
1280年
馬格努斯·拉杜洛斯荷爾斯泰因的海爾維格之子
儲君:1284年
國王:1290年12月18日馬格努斯·拉杜洛斯死亡
1318年3月或4月被弟弟的支持者廢黜和放逐 1321年5月31日
丹麥
[35]
馬茨·克蒂爾蒙德松
Mats Kettilmundsson
(不屬於比耶博王朝)
生年不詳 國家執政:1318年6月27日在斯卡拉當選 1319年7月8日
結束執政:馬格努斯·埃里克松登基為王
1326年5月11日
芬蘭
[36]
马格努斯四世
Magnus Eriksson
1316年春
南曼蘭公爵埃里克·馬格努松英格堡·哈康斯多塔之子
國王:1319年7月8日在穆拉石當選 1362年2月2日
梅克倫堡的阿爾貝萊克特當選為王
1374年12月1日
在挪威卑爾根遇溺
[37]
埃里克(十二世)·馬格努松
Erik Magnusson
1339年初
馬格努斯·埃里克松和納姆的布蘭卡之子
儲君:1344年12月6日
國王:1356年10月17日獲擁立對抗馬格努斯·埃里克松
獲承認為全國大部分地區國王:1357年4月28日
1359年6月20日
死於鼠疫
[38]
哈康·馬格努松
Håkan Magnusson
1340年8月
馬格努斯·埃里克松和納姆的布蘭卡之子
國王:1362年當選,與馬格努斯·埃里克松對抗
後來與馬格努斯·埃里克松和解,二人共治
1362年2月
梅克倫堡的阿爾貝萊克特當選為王
1380年8月或9月10日或11日
在挪威奧斯陸
[39]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梅克倫堡的阿爾伯特
Albrekt av Mecklenburg
1338年或1340年
梅克倫堡-什未林公爵阿爾伯特二世馬格努斯四世的姊姊歐菲米亞·埃里克斯多塔之子
國王:1364年2月15日 1389年2月24日
奧斯勒之戰被瑪格麗特擊敗
1412年3月
梅克倫堡
[40]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瑪格麗特
Margareta
1353年春
丹麥國王瓦爾德馬·阿道戴石勒蘇益格的海爾維格之女
攝政:1389年2月24日
國家執政:1396年7月23日
1412年10月28日在弗倫斯堡死於鼠疫 [41]
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十三世)
Erik av Pommern
1382年
波美拉尼亞的弗拉迪斯拉夫伯爵和梅克倫堡的瑪麗亞之子
國王:1396年7月23日,瑪格麗特退位
瑪格麗特1412年10月28日死後獨治
1434年8月16日
失去支持
1459年5月3日
在波美拉尼亞
[42]
恩厄爾布雷克特·恩厄爾布雷克特松
Engelbrekt Engelbrektsson
1390年代 國家執政:1435年1月13日在阿爾博加會議上當選 1435年10月14日
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復位為王,恩厄爾布雷克特終止執政
1436年5月4日
耶爾馬倫湖一個小島上被蒙斯·本格特松暗殺
[43]
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十三世)
Erik av Pommern
1382年
波美拉尼亞的弗拉迪斯拉夫伯爵和梅克倫堡的瑪麗亞之子
復位為王:1435年10月14日 1436年1月11日
失去支持
1459年5月3日
在波美拉尼亞
[44]
恩厄爾布雷克特·恩厄爾布雷克特松
Engelbrekt Engelbrektsson
1390年代 恢復執政:1436年1月11日
埃里克被廢黜後,同年2月起與卡爾·克努特松共同執政
1436年5月4日
耶爾馬倫湖一個小島上被蒙斯·本格特松暗殺
[45]
卡爾(八世)·克努特松(邦代)
Karl Knutsson (Bonde)
約1408年或1409年10月1日
卡爾·克努特松(托德松)瑪格麗特·卡爾斯多塔之子
與恩厄爾布雷克特共同執政:1436年2月
恩厄爾布雷克特5月4日死後獨自執政
1436年9月1日
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復位為王,卡爾·克努特松於1438年3月6日終止執政
1470年5月15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46]
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十三世)
Erik av Pommern
1382年
波美拉尼亞的弗拉迪斯拉夫伯爵和梅克倫堡的瑪麗亞之子
復位為王:1436年9月1日 1439年9月29日或10月1日
南泰利耶會議上被廢黜
1459年5月3日
波美拉尼亞
[47]
卡爾(八世)·克努特松(邦代)
Karl Knutsson (Bonde)
約1408年或1409年10月1日
卡爾·克努特松(托德松)瑪格麗特·卡爾斯多塔之子
國家執政:1438年10月 1440年秋
巴伐利亞的克里斯托弗當選為王
1470年5月15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48]
巴伐利亞的克里斯托弗
Kristofer av Bayern
1416年或1418年2月26日
普法拉茲的約翰伯爵和波美拉尼亞的卡塔里娜之子
國王:1440年秋 1448年6月6日
在斯科訥赫爾辛堡
[49]
本格特·延松(奧克森謝納)
Bengt Jönsson (Oxenstierna)
約1395年
老延斯·本格特松(奧克森謝納)梅塔·芬維德斯多塔之子
國家執政:1448年1月克里斯托弗死後 1448年6月20日卡爾·克努特松當選為王 1449年或1450年 [50]
尼爾斯·延松(奧克森謝納)
Nils Jönsson (Oxenstierna)
約1390年
老延斯·本格特松(奧克森謝納)梅塔·芬維德斯多塔之子
不早於1450年10月
卡爾(八世)·克努特松(邦代)
Karl Knutsson (Bonde)
約1408年或1409年10月1日
卡爾·克努特松(托德松)瑪格麗特·卡爾斯多塔之子
國王:1448年6月20日 1457年2月24日
被廢黜後逃往但澤
1470年5月15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51]
小延斯·本格特松(奧克森謝納)
Jöns Bengtsson (Oxenstierna)
1417年
本格特·延松(奧克森謝納)和克里斯蒂娜·克里斯謝恩斯多塔(瓦薩)之子
國家執政:1457年卡爾被廢黜 1457年6月23日
克里斯蒂安一世當選為王
1467年12月5日 [52]
埃里克·阿克塞爾松(托特)
Erik Axelsson (Tott)
1417年
阿克塞爾·佩德松(托特)英格堡·依瓦爾斯多塔之子
1481年
克里斯蒂安一世
Kristian I
1426年
奧爾登堡的迪德里克荷爾斯泰因的海德維格之子
國王:1457年6月23日 1464年6月23日
被廢黜後逃回丹麥
1481年5月21日
在丹麥哥本哈根
[53]
卡爾(八世)·克努特松(邦代)
Karl Knutsson (Bonde)
約1408年或1409年10月1日
卡爾·克努特松(托德松)瑪格麗特·卡爾斯多塔之子
國王:1464年8月9日 1465年1月30日
再度被廢黜
1470年5月15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54]
克提·卡爾松(瓦薩)
Kettil Karlsson (Vasa)
1433年或1434年
卡爾·克里斯謝因松(瓦薩)埃芭·埃里克斯多塔之子
國家執政:1464年12月26日 1465年8月11日
斯德哥爾摩三王堡宮死於鼠疫
[55]
小延斯·本格特松(奧克森謝納)
Jöns Bengtsson (Oxenstierna)
1417年
本格特·延松(奧克森謝納)和克里斯蒂娜·克里斯謝恩斯多塔(瓦薩)之子
國家執政:1465年8月11日
克提·卡爾松
死亡
1466年10月18日
被廢黜
1467年12月15日
厄蘭島
[56]
埃里克·阿克塞爾松(托特)
Erik Axelsson (Tott)
1417年
阿克塞爾·佩德松(托特)英格堡·依瓦爾斯多塔之子
國家執政:1466年10月18日本格特松被廢黜 1468年11月12日
卡爾·克努特松當選為王
1481年2月或3月
在芬蘭維堡
[57]
卡爾(八世)·克努特松(邦代)
Karl Knutsson (Bonde)
約1408年或1409年10月1日
卡爾·克努特松(托德松)瑪格麗特·卡爾斯多塔之子
國王:1467年11月12日 1470年5月15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51]
老斯頓·斯圖雷
Sten Sture den äldre
1440年
古斯塔夫·阿農德松·斯圖雷比哲塔·斯滕斯多塔之子
國家執政:1470年6月1日 1497年10月6日
漢斯當選為王
1503年12月14日
延雪平
[58]
約翰二世
Hans/Johan II
1455年2月1日或2日
克里斯蒂安一世和布蘭登堡的多羅特阿之子
國王:1497年10月6日 1501年8月
被廢黜
1513年2月20日
在丹麥奧爾堡
[59]
老斯頓·斯圖雷
Sten Sture den äldre
1440年
古斯塔夫·阿農德松·斯圖雷比哲塔·斯滕斯多塔之子
國家執政:1501年11月12日漢斯被廢黜後 1503年12月14日
延雪平
[58]
斯萬特·尼爾松(斯圖爾)
Svante Nilsson (Sture)
1460年
尼爾斯·博松(斯圖爾)比哲塔·卡爾斯多塔(邦代)之子
國家執政:1504年1月21日 1511年12月31日或1512年1月2日
韋斯特羅斯
[60]
埃里克·特羅勒
Erik Trolle
1460年
阿爾維德·比耶松(特羅勒)克里斯蒂娜·延斯多塔(耶塔)之子
國家執政:1512年1月中 1512年7月23日
小斯滕·斯圖雷接任執政
1530年 [61]
小斯滕·斯圖雷
Sten Sture den yngre
1492年至1494年之間
斯萬特·尼爾松(斯圖爾)伊里安娜·厄倫吉斯勒多塔(耶塔)之子
國家執政:1512年7月23日 1520年2月3日
在結冰的梅拉倫湖
[62]
克里斯蒂安二世
Kristian II
1481年7月1日
在丹麥尼堡出生,漢斯和薩克森的克里斯蒂娜之子
國王:1520年11月1日 1521年8月23日
古斯塔夫·瓦薩當選為國家執政
1559年1月25日
西蘭島凱隆堡監禁中死亡
[63]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古斯塔夫(一世)·瓦薩
Gustav Vasa
1496年5月12日
瑞典烏普蘭
國王:1523年6月6日 1560年9月29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64]
埃里克十四世
Erik XIV
1533年12月13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古斯塔夫·瓦薩和薩克森-露恩堡的卡塔里娜之子
儲君:1544年韋斯特羅斯立儲會議
國王:1560年9月29日父親死亡
1568年9月29日
被弟弟約翰和卡爾逮捕和推翻
1569年1月26日:國會正式承認失去王位
1577年2月26日
在烏普蘭厄爾比胡斯城堡
[65]
約翰三世
Johan III
1537年12月20日
在南曼蘭斯特格堡城堡
古斯塔夫·瓦薩和瑪格麗塔·萊延胡夫德之子
國王:1568年9月30日獲擁立
1569年1月26日:國會正式承認王位
1592年11月17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66]
西吉斯蒙德
Sigismund
1566年6月20日
格里普斯霍爾姆宮
約翰三世和卡塔里娜·雅格隆尼卡之子
國王:1592年11月17日父親死亡 1599年7月24日
被國會廢黜
1632年4月19日
在波蘭華沙
[67]
卡尔九世
Karl IX
1550年10月4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古斯塔夫·瓦薩和瑪格麗塔·萊延胡夫德之子
國家執政:1599年7月24日西吉斯蒙德被廢後,獲國會任命
國王:1604年3月22日
1611年10月30日
在尼雪平城堡
[68]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Gustav II Adolf
(大帝)
1594年12月9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卡爾九世和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戈托普的克莉絲汀之子
儲君:1604年3月22日
国王:1611年10月30日父親死亡
親政:同年12月26日
1632年11月6日
呂岑會戰御駕親征時陣亡
[69]
克里斯蒂娜
Kristina
1626年12月7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和勃蘭登堡的瑪麗亞·埃萊奧諾拉之女
儲君:出生時
女王:1632年11月6日父親死亡
親政:1644年12月8日
1654年6月6日
讓位予表哥卡爾十世·古斯塔夫
1689年4月9日
教皇国羅馬
[70]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卡爾十世·古斯塔夫
Karl X Gustav
1622年11月8日
在尼雪平城堡
普法爾茨-茨魏布呂肯的約翰·卡齊米日和卡爾九世的女兒卡塔里娜之子
國王:1654年6月6日克里斯蒂娜退位 1660年2月13日
哥德堡死於肺炎
[71]
卡尔十一世
Karl XI
1655年11月24日
卡爾十世·古斯塔夫和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的海德維希·埃萊奧諾拉之子
國王:1660年2月13日父親死亡
親政:1672年12月18日
1697年4月5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死於胃癌
[72]
卡爾十二世
Karl XII
1682年6月17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卡爾十一世和丹麥的烏爾麗克·埃利諾拉之子
國王:1697年4月5日父親死亡
親政:同年11月18日
1718年11月30日
在挪威弗雷德里克斯哈爾德陣亡
[73]

近代和现代

[编辑]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烏爾麗卡·埃利諾拉
Ulrika Eleonora
1688年1月23日
在斯德哥爾摩三王冠宮
卡爾十一世和丹麥的烏爾麗克·埃利諾拉之女
女王:1718年12月5日兄長死後獲擁立
獲國會通過:1719年1月23日
1720年2月29日
讓位予丈夫弗雷德里克一世
1741年11月24日
在斯德哥爾摩國王臥室
[74]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弗雷德里克一世
Fredrik I
1676年4月28日
黑森卡塞爾
黑森-卡塞爾的卡爾一世庫爾蘭的瑪麗·阿瑪麗埃之子
國王:1720年3月24日烏爾麗卡·埃利諾拉退位後獲國會選出 1751年3月25日
在斯德哥爾摩國王臥室
[75]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阿道夫·弗雷德里克
Adolf Fredrik
1710年5月14日
戈托普
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的克里斯蒂安·奧古斯特巴登-杜拉赫的阿爾貝蒂娜·弗雷德里卡之子
儲君:1743年6月23日獲國會選出
國王:1751年3月25日前任國王死亡
1771年2月12日
斯德哥爾摩王宮死於中風
[76]
古斯塔夫三世
Gustav III
1746年1月24日
在斯德哥爾摩國王臥室
阿道夫·弗雷德里和普魯士的盧維莎·烏爾里卡之子
王儲:1751年3月25日
國王:1771年2月12日父親死亡
1792年3月29日
在斯德哥爾摩王宮死於敗血症和肺炎
[77]
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
Gustav IV Adolf
1778年11月1日
在斯德哥爾摩王宮
古斯塔夫三世和丹麥的索菲亞·瑪格達列娜之子
王儲:出生時
國王:1792年3月29日父親死亡
親政:1796年11月1日
1809年3月13日在斯德哥爾摩王宮被軟禁
同年3月29日退位
同年5月10日被國會正式廢黜,後來被放逐
1837年2月7日
在瑞士聖加侖
[78]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卡爾十三世
Karl XIII
1748年9月26日
在斯德哥爾摩國王臥室
阿道夫·弗雷德里和普魯士的盧維莎·烏爾里卡之子
國家執政:1809年3月13日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被廢黜
國王:1809年6月6日
1809年6月6日
被國會擁立為王
1818年2月5日
在斯德哥爾摩王宮
[79]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卡尔十四世·约翰
Karl XIV Johan
1763年1月26日
在法國波城
亨利·貝爾納多特律師和让娜·德·聖讓之子
国家执政:1810年8月21日
被国会选出
国王:1818年2月5日
养父驾崩
1844年3月8日
在斯德哥爾摩王宮死於中風引致的壞疽
[80]
奥斯卡一世
Oscar I
1799年7月4日
在法國巴黎
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和德茜蕾·克拉里之子
王儲:1818年2月5日父親繼任為王
國王:1844年3月8日
父亲驾崩
1859年7月8日
在斯德哥爾摩王宮死於腦腫瘤
[81]
卡爾十五世
Karl XV
1826年5月3日
在斯德哥爾摩王宮
奧斯卡一世和洛伊希滕貝格的約瑟芬之子
王儲:1844年3月8日
父親繼任為王
攝政:1857年9月25日
父親得重病
國王:1859年7月8日
父親死亡
1872年9月18日
在馬爾默死於結核
[82]
奧斯卡二世
Oscar II
1829年1月21日
在斯德哥爾摩王宮
奧斯卡一世和洛克滕堡的約瑟芬之子
儲君:1859年7月8日
兄长繼位
國王:1872年9月18日
兄长驾崩
1907年12月8日
在斯德哥爾摩王宮
[83]
名稱 圖像 纹章 出生 開始統治 結束統治 死亡 來源
古斯塔夫五世
Gustaf V
Published 1915 1858年6月16日
卓寧霍姆宮
奧斯卡二世和拿騷的索菲亞之子
王儲:1872年9月18日
父親繼任為王
國王:1907年12月8日
父親死亡
1950年10月29日
在卓寧霍姆宮
[84]
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
Gustaf VI Adolf
1882年11月11日
在斯德哥爾摩王宮
古斯塔夫五世和巴登的維多利亞之子
王儲:1907年12月8日
父親繼任為王
國王:1950年10月29日
父親死亡
1973年9月15日
赫爾辛堡
[85]
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
Carl XVI Gustaf
1946年4月30日
在斯德哥爾摩郊外哈加宮
王儲古斯塔夫·阿道夫親王薩克森-科堡-哥達的施比拉之子
王儲:1950年10月29日
古斯塔夫五世死亡
國王:1973年9月15日
祖父死亡
在世 [86]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Lagerqvist 1996.
  2. ^ 2.0 2.1 2.2 Ohlmarks 1979.
  3. ^ 3.0 3.1 Lagerqvist & Åberg 2004.
  4. ^ Lagerqvist (1976), s. 23; Lagerqvist & Åberg, s. 9; Larsson (1994), s. 19; Ohlmarks, s. 10
  5. ^ Lagerqvist (1976), s. 25; Lagerqvist & Åberg, s. 9; Larsson (1994), s. 28; Ohlmarks, s. 12
  6. ^ Lagerqvist (1976), s. 26; Lagerqvist & Åberg, s. 9-10; Larsson (1994), s. 13; Ohlmarks, s. 14
  7. ^ Lagerqvist (1976), s. 27; Lagerqvist & Åberg, s. 10; Larsson (1994), s. 16; Ohlmarks, s. 16
  8. ^ Lagerqvist (1976), s. 41; Lagerqvist & Åberg, s. 10; Larsson (1994), s. 29; Ohlmarks, s. 18
  9. ^ Lagerqvist & Åberg, s. 10; Ohlmarks, s. 20
  10. ^ 10.0 10.1 Lagerqvist (1976), s. 43; Lagerqvist & Åberg, s. 10; Larsson (1994), s. 21; Ohlmarks, s. 22
  11. ^ Ohlmarks, s. 24
  12. ^ Lagerqvist & Åberg, s. 11; Ohlmarks, s. 26
  13. ^ 13.0 13.1 Lagerqvist (1976), s. 44; Lagerqvist & Åberg, s. 11; Larsson (1994), s. 21; Ohlmarks, s. 28
  14. ^ Ohlmarks, s. 28
  15. ^ Ohlmarks, s. 30
  16. ^ Lagerqvist (1976), s. 45; Lagerqvist & Åberg, s. 12; Larsson (1994), s. 19; Ohlmarks, s. 34
  17. ^ Lagerqvist (1976), s. 45; Lagerqvist & Åberg, s. 12; Ohlmarks, s. 36
  18. ^ Lagerqvist & Åberg, s. 12; Ohlmarks, s. 38
  19. ^ Lagerqvist (1976), s. 49; Lagerqvist & Åberg, s. 13; Larsson (1994), s. 27; Ohlmarks, s. 40
  20. ^ Lagerqvist (1976), s. 50; Lagerqvist & Åberg, s. 13; Larsson (1994), s. 29; Ohlmarks, s. 42
  21. ^ Lagerqvist (1976), s. 51; Lagerqvist & Åberg, s. 14; Larsson (1994), s. 18; Ohlmarks, s. 44
  22. ^ Lagerqvist (1976), s. 53; Lagerqvist & Åberg, s. 14; Larsson (1994), s. 26; Ohlmarks, s. 46
  23. ^ Lagerqvist (1976), s. 54; Lagerqvist & Åberg, s. 14; Larsson (1994), s. 23; Ohlmarks, s. 48
  24. ^ Lagerqvist & Åberg, s. 14; Ohlmarks, s. 50
  25. ^ Lagerqvist (1976), s. 58; Lagerqvist & Åberg, s. 15; Larsson (1994), s. 23; Ohlmarks, s. 52
  26. ^ Harrison (2002:a), s. 175; Lagerqvist (1976), s. 59; Lagerqvist & Åberg, s. 15; Larsson (1994), s. 29; Ohlmarks, s. 54
  27. ^ Lagerqvist (1976), s. 60; Lagerqvist & Åberg, s. 16; Larsson (1994), s. 19; Ohlmarks, s. 56
  28. ^ Lagerqvist (1976), s. 62; Lagerqvist & Åberg, s. 16; Larsson (1994), s. 22; Ohlmarks, s. 58
  29. ^ Dahl, s. 139; Lagerqvist (1976), s. 64; Lagerqvist & Åberg, s. 16; Ohlmarks, s. 60; Sundberg (1999), s. 61
  30. ^ Lagerqvist (1976), s. 65; Lagerqvist & Åberg, s. 16; Larsson (1994), s. 23; Ohlmarks, s. 62
  31. ^ Lagerqvist (1976), s. 64; Lagerqvist & Åberg, s. 16; Ohlmarks, s. 60
  32. ^ Lagerqvist (1976), s. 71; Lagerqvist & Åberg, s. 17; Larsson (1994), s. 14; Ohlmarks, s. 64
  33. ^ Harrison (2002:a), s. 214; Lagerqvist (1976), s. 73; Lagerqvist & Åberg, s. 17; Larsson (1994), s. 30; Ohlmarks, s. 66
  34. ^ Harrison (2002:a), s. 214; Lagerqvist (1976), s. 75; Lagerqvist & Åberg, s. 18; Larsson (1994), s. 27; Ohlmarks, s. 68
  35. ^ Lagerqvist (1976), s. 79; Lagerqvist & Åberg, s. 18; Larsson (1994), s. 14; Ohlmarks, s. 70; Sundberg (1997), s. 32; Sundberg (1999), s. 50
  36. ^ Sundberg (1997), s. 46; Sundberg (1999), s. 50
  37. ^ Lagerqvist (1976), s. 83; Lagerqvist (1996), s. 92; Lagerqvist & Åberg, s. 19; Larsson (1994), s. 26; Ohlmarks, s. 72
  38. ^ Lagerqvist (1976), s. 89; Lagerqvist & Åberg, s. 19; Larsson (1994), s. 19; Ohlmarks, s. 74
  39. ^ Lagerqvist (1976), s. 89; Lagerqvist & Åberg, s. 20; Larsson (1994), s. 21; Ohlmarks, s. 76
  40. ^ Lagerqvist (1976), s. 90; Lagerqvist & Åberg, s. 20; Larsson (1994), s. 13; Ohlmarks, s. 78; Sundberg (1997), s. 74
  41. ^ Lagerqvist (1976), s. 103 & 107; Lagerqvist & Åberg, s. 21; Larsson (1994), s. 19; Ohlmarks, s. 80
  42. ^ Carlsson & Rosén, s. 77; Lagerqvist (1976), s. 103; Lagerqvist & Åberg, s. 21; Larsson (1994), s. 19; Larsson (2003), s. 194; Ohlmarks, s. 84; Sundberg (1997), s. 86; Sundberg (1999), s. 200 & 250
  43. ^ Carlsson & Rosén, s. 82; Lagerqvist (1996), s. 105; Larsson (1994), s. 16; Larsson (2003), s. 205 & 212; Ohlmarks, s. 86; Sundberg (1997), s. 86; Sundberg (1999), s. 201 & 254
  44. ^ Carlsson & Rosén, s. 82 & 83; Larsson (2003), s. 212 & 216; Ohlmarks, s. 84; Sundberg (1997), s. 86; Sundberg (1999), s. 201, 254 & 255
  45. ^ Carlsson & Rosén, s. 83; Lagerqvist (1996), s. 105; Larsson (1994), s. 16; Larsson (2003), s. 218 & 221; Ohlmarks, s. 86; Sundberg (1997), s. 86; Sundberg (1999), s. 201, 256 & 258
  46. ^ Carlsson & Rosén, s. 83; Lagerqvist (1976), s. 111; Lagerqvist & Åberg, s. 23; Larsson (1994), s. 23; Larsson (2003), s. 218; Ohlmarks, s. 90; Sundberg (1997), s. 86; Sundberg (1999), s. 201 & 256
  47. ^ Carlsson & Rosén, s. 84 & 87; Lagerqvist (1976), s. 107; Lagerqvist & Åberg, s. 21-22; Larsson (1994), s. 19; Larsson (2003), s. 233; Ohlmarks, s. 84; Sundberg (1997), s. 86 & 87; Sundberg (1999), s. 201
  48. ^ Lagerqvist (1976), s. 111; Lagerqvist & Åberg, s. 23; Ohlmarks, s. 90
  49. ^ Lagerqvist (1976), s. 110; Lagerqvist & Åberg, s. 22; Larsson (1994), s. 25; Ohlmarks, s. 88
  50. ^ Lagerqvist & Åberg, s. 22-23
  51. ^ 51.0 51.1 Lagerqvist (1976), s. 111; Lagerqvist & Åberg, s. 23; Larsson (1994), s. 23; Ohlmarks, s. 90
  52. ^ Lagerqvist & Åberg, s. 24; Larsson (1994), s. 22; Sundberg (1997), s. 136; Sundberg (1999), s. 277
  53. ^ Harrison (2002:b), s. 349; Lagerqvist (1976), s. 115; Lagerqvist & Åberg, s. 24; Larsson (1994), s. 23; Ohlmarks, s. 92; Sundberg (1997), s. 136; Sundberg (1999), s. 277
  54. ^ Larsson (1994), s. 23; Lagerqvist (1976), s. 111; Lagerqvist & Åberg, s. 23; Ohlmarks, s. 90
  55. ^ Lagerqvist (1976), s. 115; Lagerqvist & Åberg, s. 25; Larsson (1994), s. 23; Ohlmarks, s. 94
  56. ^ Harrison (2002:b), s. 378; Lagerqvist & Åberg, s. 24; Larsson (1994), s. 22; Ohlmarks, s. 94
  57. ^ Lagerqvist & Åberg, s. 24; Larsson (1994), s. 22; Ohlmarks, s. 94
  58. ^ 58.0 58.1 Lagerqvist (1976), s. 118; Lagerqvist & Åberg, s. 25; Larsson (1994), s. 28; Ohlmarks, s. 96
  59. ^ Lagerqvist (1976), s. 119; Lagerqvist & Åberg, s. 26; Larsson (1994), s. 21; Ohlmarks, s. 98
  60. ^ Lagerqvist (1976), s. 121; Lagerqvist & Åberg, s. 26; Larsson (1994), s. 29; Ohlmarks, s. 100; Sundberg (1997), s. 166; Sundberg (1999), s. 279
  61. ^ Lagerqvist & Åberg, s. 27
  62. ^ Lagerqvist (1976), s. 122; Lagerqvist & Åberg, s. 27; Larsson (1994), s. 29; Ohlmarks, s. 102
  63. ^ Lagerqvist (1976), s. 126; Lagerqvist & Åberg, s. 28; Larsson (1994), s. 23; Ohlmarks, s. 104
  6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5. ^ Lagerqvist (1976), s. 150; Lagerqvist & Åberg, s. 30; Larsson (1994), s. 39; Ohlmarks, s. 108
  66. ^ Lagerqvist (1976), s. 154; Lagerqvist & Åberg, s. 30-31; Larsson (1994), s. 43-44; Ohlmarks, s. 110
  67. ^ Lagerqvist (1976), s. 157; Lagerqvist & Åberg, s. 31-32; Larsson (1994), s. 50 & 53; Ohlmarks, s. 112
  68. ^ Lagerqvist (1976), s. 160; Lagerqvist & Åberg, s. 32-33; Larsson (1994), s. 45-46; Ohlmarks, s. 114; Petersson, s. 223
  69. ^ Lagerqvist (1976), s. 164; Lagerqvist & Åberg, s. 33; Larsson (1994), s. 64-66; Ohlmarks, s. 116
  70. ^ Lagerqvist (1976), s. 173; Lagerqvist & Åberg, s. 33-34; Larsson (1994), s. 77-78; Ohlmarks, s. 118
  71. ^ Lagerqvist (1976), s. 179; Lagerqvist & Åberg, s. 34; Larsson (1994), s. 74-76; Ohlmarks, s. 120
  72. ^ Lagerqvist (1976), s. 185; Lagerqvist & Åberg, s. 35; Larsson (1994), s. 76; Ohlmarks, s. 122
  73. ^ Lagerqvist (1976), s. 190; Lagerqvist & Åberg, s. 35-36; Larsson (1994), s. 76-77; Ohlmarks, s. 124
  74. ^ Lagerqvist (1976), s. 203; Lagerqvist & Åberg, s. 36; Larsson (1994), s. 135 & 137; Ohlmarks, s. 126
  75. ^ Lagerqvist (1976), s. 207; Lagerqvist & Åberg, s. 36-37; Larsson (1994), s. 110-111; Ohlmarks, s. 128
  76. ^ Lagerqvist (1976), s. 215; Lagerqvist & Åberg, s. 37; Larsson (1994), s. 99-101; Ohlmarks, s. 130
  77. ^ Lagerqvist (1976), s. 222; Lagerqvist & Åberg, s. 37-38; Larsson (1994), s. 113-114; Ohlmarks, s. 132
  78. ^ Lagerqvist (1976), s. 239; Lagerqvist & Åberg, s. 38-39; Larsson (1994), s. 114; Ohlmarks, s. 134
  79. ^ Lagerqvist (1976), s. 256; Lagerqvist & Åberg, s. 39; Larsson (1994), s. 166-167; Ohlmarks, s. 136
  80. ^ Lagerqvist (1976), s. 267; Lagerqvist & Åberg, s. 39-40; Larsson (1994), s. 167-169; Ohlmarks, s. 138
  81. ^ Lagerqvist (1976), s. 271; Lagerqvist & Åberg, s. 40-41; Larsson (1994), s. 180-181; Ohlmarks, s. 140
  82. ^ Lagerqvist (1976), s. 277; Lagerqvist & Åberg, s. 41-42; Larsson (1994), s. 169; Ohlmarks, s. 142
  83. ^ Lagerqvist (1976), s. 282; Lagerqvist & Åberg, s. 42-43; Larsson (1994), s. 181; Ohlmarks, s. 144
  84. ^ Lagerqvist (1976), s. 295; Lagerqvist & Åberg, s. 43; Ohlmarks, s. 146
  85. ^ Lagerqvist (1976), s. 361; Lagerqvist & Åberg, s. 43-44; Ohlmarks, s. 148
  86. ^ Lagerqvist (1976), s. 365; Lagerqvist & Åberg, s. 44-45; Ohlmarks, s. 150

文獻

[编辑]
  • Carlsson, Sten & Rosén, Jerker, Den svenska historien 3 - Kyrka och riddarliv. Karl Knutsson och Sturetiden, Bonnier Lexikon AB, Stockholm 1992. ISBN 91-632-0005-8
  • Dahl, Per (red.), Svensk militärhistorisk atlas, Hjalmarson & Högberg, Lund 2000. ISBN 9189080-49-1
  • Harrison, Dick, Jarlens sekel - en berättelse om 1200-talets Sverige, Ordfront förlag, Stockholm 2002:a. ISBN 91-7324-898-3
  • Harrison, Dick, Karl Knutsson - en biografi, Historiska Media, Lund 2002:b. ISBN 91-89442-58-X
  • Lagerqvist, Lars O., Sverige och dess regenter under 1000 år, Albert Bonniers förlag AB, Stockholm 1976. ISBN 91-0-041538-3
  • Lagerqvist, Lars O. Sveriges regenter från forntid till nutid (第二版). Stockholm: Norstedts förlag. 1996. ISBN 91-1-963882-5. 
  • Lagerqvist, Lars O.; Åberg, Nils. Litet lexikon över Sveriges regenter (第五版). Boda kyrkby: Vincent bokförlag. 2004. ISBN 91-87064-43-X. 
  • Larsson, Lars-Olof, Kalmarunionens tid, Bokförlaget Prisma, Stockholm 2003 (2:a upplagan). ISBN 91-518-4217-3
  • Larsson, Lars-Ove, Vem är vem i svensk historia, Rabén Prisma, Stockholm 1994 (2:a upplagan). ISBN 91-518-2647-X
  • Ohlmarks, Åke. Alla Sveriges kungar (第二版). Stockholm: AWE/GEBERS / Almqvist & Wiksell Förlag AB. 1979. ISBN 91-20-04203-5. 
  • Petersson, Erik, Den skoningslöse - en biografi över Karl IX, Bokförlaget Natur och Kultur, Stockholm 2008. ISBN 978-91-27-02687-2
  • Sundberg, Ulf, Svenska freder och stillestånd 1249-1814, Arete – Hjalmar & Jörgen Bokförlag HB, Hargshamn 1997 (1:a upplagan). ISBN 91-89080-01-7
  • Sundberg, Ulf, Medeltidens svenska krig, Hjalmarson & Högberg Bokförlag, Stockholm 1999 (1:a upplagan). ISBN 91-89080-26-2

外部連結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