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血的呼喚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血的呼喚
Panggilan Darah
在《東方》雜誌上刊載的廣告
基本资料
导演蘇丹·烏斯曼·卡林英语Sutan Usman Karim
监制曹星漢
编剧蘇丹·烏斯曼·卡林[*]
剧本蘇丹·烏斯曼·卡林
主演
制片商東方影業
产地 荷屬東印度
语言印尼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41年6月30日 (1941-06-30)(荷屬東印度)

血的呼喚》(印尼語Panggilan Darah)是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東方影業在1941年推出的黑白電影,由曹星漢監製,由蘇丹·烏斯曼·卡林英语Sutan Usman Karim擔任導演、編劇,並由達莉亞英语Dhalia蘇莉普英语Soerip主演,故事講述一對失去雙親的姊妹先在殖民地首府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設法謀生,後來到爪哇中部古突士一家丁香煙英语Kretek廠工作的經歷。

本片在爪哇中部一家孤兒院和兩家工廠取景,之後在東印度群島和新加坡上映,在商業上還算成功。電影的配樂包括9首格朗章英语kroncong歌曲,大受公眾好評,演員的演技也獲得了影評人讚揚,但是東方影業無法藉此收回成本,不久後就和多元影業合併。本片至少上映到1952年8月,但如今很可能已經佚失

故事大綱

[编辑]

達莉亞和蘇莉普(由同名演員飾演)是一對姐妹,沒有父母的依靠,電影一開始就講述她們離鄉別井,到殖民地首府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謀生。經過一段貧困的生活後,她們獲得哈吉·伊薩(Hajji Ishak,莫赫達·威查雅飾)的收留,在他家裏擔任女傭。起初她們感到興奮,後來卻發現伊薩夫人生性殘暴,經常毆打她們,同時伊薩的未來女婿也不斷調戲達莉亞,令他的未婚妻感到非常沮喪。

之後,達莉亞和蘇莉普決定跑到古突士(今屬中爪哇省),並在朋友(S·波尼曼飾)的幫助下,在尼蒂森米托(Nitisemito)丁香煙英语Kretek廠找到工作。不久後,伊薩府上來了一個客人,他告訴伊薩,兩姊妹就是自己的侄女。於是伊薩便在報章刊登尋人廣告,請兩姊妹回到巴達維亞,但是不成功。

兩姊妹一接到伊薩尋人的消息,就趕回巴達維亞。她們受到伊薩一家人的熱烈歡迎和豪華款待,伊薩夫人不僅對之前虐待她們的往事感到抱歉,還支持達莉亞成立孤兒院的計劃[1]

製作

[编辑]

《血的呼喚》的導演兼編劇蘇丹·烏斯曼·卡林英语Sutan Usman Karim俗稱蘇斯卡(Suska),是一名記者,以前參加過由安查爾·阿斯馬拉英语Andjar Asmara領班的「博萊羅」巡迴戲劇團(Bolero),和安查爾、伊努·貝巴塔薩里英语Inoe Perbatasari一樣都是在1940年代加入當地影壇的記者。這部電影是他在電影界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執導處男作[2][3]。製片商東方影業是一家位於巴達維亞的電影公司,由華裔製片人曹星漢(Tjho Seng Han)經營,前三部作品都由楊眾生擔任導演,但後來楊氏跳槽到大華影業,令東方影業不得不招攬新導演[4][5]

本片由印歐人英语Indo People攝影師J·J·W·史蒂芬斯(J. J. W. Steffens)以黑白電影膠卷攝製,由蘇馬詹(Soemardjan)剪輯[5],部分場景在一家由S·Z·古納萬(S. Z. Gunawan,在電影中飾演自己)擁有的穆斯林孤兒院,古突士的尼蒂森米托煙廠,以及北加浪岸一家由陳耀麟(Tan Jauw Lin)擁有的蠟染廠拍攝[3]。印尼電影歷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英语Misbach Yusa Biran在2009年一部著作中指出,尼蒂森米托是1940年代東印度群島一家大型煙廠,在電影中非常顯眼,還認為尼蒂森米托有份贊助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6]

這部黑白電影由達莉亞、蘇莉普和S·波尼曼主演,他們本來是歌手,以強大的唱功為人熟悉[6]。其他演員還包括沃莉·蘇蒂娜(Wolly Sutinah),以及莫赫達爾·威查雅(Mochtar Widjaja[7]。這是蘇蒂娜第一次為東方影業拍攝電影,其他演員以前都曾經參演過東方影業的作品[8][9][10][11][12]。這部電影的配樂包括9首格朗章英语kroncong歌曲[6][a]

發行與反響

[编辑]
蘇莉普英语Soerip為該片拍攝的宣傳照

1941年6月30日,《血的呼喚》在巴達維亞的好麗安戲院(Orion Theatre)進行首映。報導稱這部電影還算成功[4][14],觀眾主要來自低下階層[6]。及至當年8月,該片已經在泗水上映[15],到了9月新加坡海峽殖民地的一部分)也上映了這部電影[16]。後來魯斯淡·蘇丹·巴林迪赫英语Roestam Sutan Palindih把這部電影改編為小說,然後交由總部位於日惹的考爾夫-比寧出版社(Kolff-Buning)出版發行[17]

影評人對《血的呼喚》的評價並不一致,有的評論指出了影片的優點和缺點,也有評論對這部電影讚譽有加。記者蘇羅諾(Soerono[b]為娛樂雜誌《世界舞台與電影》(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撰寫的評論指出,伊斯蘭教鼓勵教徒善待孤兒,這部電影能夠把這一點體現出來,對此他很是高興[18]。《泗水商報》一篇匿名影評則認為,這部電影是「特別的」[c],並讚揚蘇莉普在演出時率性而為[15]。比蘭說,來自低下階層的觀眾很喜歡本片的配樂,不過知識份子卻嘲笑片中工廠主管帶着吉他上班的橋段[6],他本人也認為本片的劇情不講邏輯,質疑為甚麼兩姊妹不在家鄉工作,還有為甚麼這對窮困的姊妹能夠從巴達維亞到達400公里(250英里)外的古突士[6]

後續

[编辑]

東方影業完成《血的呼喚》之後,無法收回成本,結果要和荷蘭人擁有的多元影業(Multi Film)合併,停止製作故事片[4]。之後蘇斯卡離開了東方影業,加入鄭丁春的爪哇工業電影公司,為該公司執導《勒娜·慕度·馬尼甘英语Ratna Moetoe Manikam》一片[19]。本片大部分演員之後也繼續他們的電影生涯,例如達莉亞和蘇莉普之後在電影業活躍了50多年,直至在1990年拍攝告別作為止,達莉亞參演的最後一部長片是《鬥士查葛·吉蘭那》(Pendekar Jagad Kelana),蘇莉普參演的最後一部長片則是《自從愛情創造了出來印度尼西亚语Sejak Cinta Diciptakan[8][9]。波尼曼在1975年息影,蘇蒂娜則在1986年退出影壇[10][12]。然而,威查雅在1941年之後就沒有拍攝過任何電影[11]

《溢血財產》至少放映到了1952年8月[20],但如今很可能已经散佚。荷属东印度的电影胶卷以非常易燃的硝化纤维制成,1952年印尼國家電影製片廠英语Produksi Film Negara的仓库失火,大部分物品毀於一旦,後來為了消除火災隱患,所有存放老電影的硝化纖維膠片都被銷毀[21]。因此,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英语Karl G. Heider推论,所有在1950年前制作的印尼电影均已散失[22]。不过,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电影目录》中表示,印尼电影资料馆把好几部荷属东印度电影保存下來。比蘭还指出,荷兰政府新闻处英语Netherland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收藏了几部日本宣传电影,使之留存至今[23]

備註

[编辑]
  1. ^ 格朗章是一種受到葡萄牙音樂影響的印尼傳統音樂,在當時很受低下階層土著英语Native Indonesians歡迎[13]
  2. ^ 當時他是《公平》(Adil)雜誌和《阿爾法奇》(Alfatch)月刊的編輯[18]
  3. ^ 原文:「is iets bijzonders.」

腳註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 Biran, Misbach Yusa. Selintas Kilas Sejarah Film Indonesia. Jakarta: Badan Pelaksana FFI 1982. 1982. OCLC 841356809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Sejarah Film 1900–1950: Bikin Film di Jawa. Jakart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Film di Masa Kolonial. Indonesia dalam Arus Sejarah: Masa Pergerakan Kebangsaan V. Jakarta: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2012: 268–93. ISBN 978-979-9226-97-6 (印度尼西亚语). 
  • Cinemas. Algemeen Indisch Dagblad de Preangerbode. 1952-08-15: 4 [2015-12-22] (荷兰语). 
  • Film Sampoerna theater "Panggilan Darah". Soerabaijasch Handelsblad (Surabaya: Kolff & Co.). 1941-08-21: 6 [2013-05-23] (荷兰语). [失效連結]
  • Filmografi Dhali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印度尼西亚语). 
  • Filmografi Mochtar Widjaj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印度尼西亚语). 
  • Filmografi S Poniman.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印度尼西亚语). 
  • Filmografi Soerip.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印度尼西亚语). 
  • Filmografi Wolly Sutinah.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印度尼西亚语). 
  • Heider, Karl G. Indonesian Cinema: National Culture on Scree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2016-07-04]. ISBN 978-0-8248-136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 Kredit Panggilan Darah.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印度尼西亚语). 
  • Panggilan Darah.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6) (印度尼西亚语). 
  • Panggilan Darah. WorldCat.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 Soerono. Film dan Agama.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1-07, 1 (2): 18–19 (印度尼西亚语). 
  • Sun Talkies. The Straits Times. 1941-09-18: 4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1). 
  • Warta dari Studio.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1-06, 1 (1): 18–20 (印度尼西亚语). 
  • Warta dari Studio. Pertjatoeran Doenia dan Film (Batavia). 1941-07, 1 (2): 27–29 (印度尼西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