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典范条目/存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典范条目/特色列表存档说明:

典范条目/特色列表
典范条目/特色列表
此处为首页“典范条目”和“特色列表”栏目每日展出条目的存档,其更新步骤為:请将典范条目评选特色列表评选中已符合入选条件的条目的首段内容和一张图片更新到本页面末尾红色空白链接处,首页将自动根据周次而更新相应的模板。老条目再度轮展请尽量交给机器人处理,如无故障不必手工改动。为使首页典范条目/特色列表栏目的版面长度保持一致,模板内的文字最好維持在4行左右(1920x1080解析度全屏顯示的情況下)。图片尺寸建議為160x160px,這將限制长、宽中最长一边為160px;若為横幅图片,可能需要适度加大。图像建议使用如下格式:
[[File:文件名|left|border|160x160px]](如遇白底图像可考虑移除border)

輪展順序说明:

假如該條目被撤銷典範條目或特色列表狀態,又或者被重新評選為優良條目時,不用提及刪除,僅供典範條目或特色列表存檔紀錄使用;若果是因入選典範條目或特色列表但未曾輪流展示時,可以經說明且校正,如無異議時補上。

典范条目/特色列表存档:

(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2024年7月1日[编辑]

让我们团结起来”是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总统选举期间使用的一句政治口号,他最终赢得选举并当选第37任美国总统,之后亦多番提及此口号。名叫维奇·琳恩·科尔的13岁小女孩表示,尼克松在自己的家乡,俄亥俄州亨利县的德什勒竞选时,自己在集会上举着一面标语牌,牌上就写有这句口号。包括威廉·萨菲尔在内的多位撰稿人开始将这句短语插入候选人的演讲辞中。尼克松在1968年11月6日的竞选获胜演说中称德什勒的集会是一个标志,并用这句短语来代表自己领导政府的最初目标——把痛苦分裂的国家重新统一到一起。

2024年7月2日[编辑]

日本軍政府在香港日佔時期曾將香港市區的多處街道及地方重新命名,並分區統治,而不少名稱都是日本化的名稱。

2024年7月3日[编辑]

2002年太平洋台风季相对而言较为活跃,有多个热带气旋菲律宾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构成影响。全年经正式和非正式确认存在的热带低气压有37个,其中26个获得命名,15个发展成台风。1月10日,热带风暴塔巴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发展形成,提前拉开台风季序幕。6月,台风查特安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带去暴雨,夺走48人的生命,成为楚克州有纪录以来最致命的自然灾害。8月,台风鹿莎成为43年来在大韩民国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台风,导致238人遇难,经济损失高达42亿美元。台风凤仙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也是有纪录以来造成关岛损失最严重的气旋之一,经济损失达7亿美元,最终在11月11日消散。

2024年7月4日[编辑]

1992年2月20日,德克萨斯实业家罗斯·佩罗在《拉里金现场》节目中表示,自己有可能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美国总统。佩罗此前没有从事过公职,但有领导多家成功企业的经验,而且在之前30年参与过许多公共事务。受民众对政治体制不满的影响,全美各州的草根组织风起云涌,帮助佩罗取得参选资格,退役海军中将詹姆斯·斯托克代尔成为佩罗的竞选搭档。佩罗的竞选主要围绕平衡联邦预算方案展开,有报道称他的观点就是“东德克萨斯民粹主义和高科技巫术”相结合。在许多支持者眼里,佩罗正直而风趣,而且会竭尽全力“照顾好他的人”,但也有人批评他只注重个人忠诚而非专业能力,有典型的“威权主义”倾向,而且“脾气暴躁”。佩罗很大程度上是自掏腰包竞选,靠广告宣扬打响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争取到广泛的草根阶层支持。1992年10月参加了全部三场总统候选人辩论选举日当天,总计获得近19%的普选票,不敌克林顿和布什。虽然最终落败,但佩罗仍是继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以来赢得普选票数最多的第三党总统候选人。

2024年7月5日[编辑]

门罗主义百年纪念半美元美国铸币局生产的一种50美分面额硬币,其正面刻有两位前总统詹姆斯·门罗约翰·昆西·亚当斯的头像,旨在纪念门罗主义100周年,由旧金山铸币局在1923年铸造。纪念币由雕塑家切斯特·比奇设计。1922年,美国电影业因包括丑闻在内的多种不利因素身陷泥潭,电影公司巨头于是寻求手段来为好莱坞争取正面宣传,1923年中期在洛杉矶举行的博览会就是这样一种宣传手段。为了促使国会同意发行纪念币来为展会筹资,组织员将博览会与门罗主义100周年联系起来,国会于是通过法案,授权制作半美元银质纪念币。博览在成本上入不敷出,硬币销售状况欠佳,共计生产的27万枚中绝大部分都进入市场流通。贝克指控比奇设计的背面剽窃了他多年前设计的印章,但比奇和另一位雕塑家詹姆斯·厄尔·弗雷泽对此予以否认。以发行价买下的银币中又有许多在大萧条期间消费掉了,大部分现存的这种纪念币都存在一定程度磨损。

2024年7月6日[编辑]

2024年7月7日[编辑]

2024年7月8日[编辑]

2024年7月9日[编辑]

2024年7月10日[编辑]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制定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是指對全人類有重要文化自然價值的遺產項目。阿爾巴尼亞於1989年7月10日批准該項公約,使該國的歷史遺跡及自然景物具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資格。截至2019年,阿爾巴尼亞已有4處地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另有4處地點被列入預備名單。首個被註冊的地點是位於該國南部的布特林特,該城於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被列入名錄;而吉諾卡斯特城在2005年被列入後,與培拉特於2008年合併為培拉特和吉羅卡斯特歷史中心。2017年,加希河和拉伊策被列入自然遺產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的一部分,而位於北馬其頓與阿爾巴尼亞邊界的奧赫里德湖在2019年將世界遺產範圍擴大至阿爾巴尼亞沿岸。

2024年7月11日[编辑]

2024年7月12日[编辑]

2024年7月13日[编辑]

2024年7月14日[编辑]

2024年7月15日[编辑]

2024年7月16日[编辑]

2024年7月17日[编辑]

2024年7月18日[编辑]

2024年7月19日[编辑]

2024年7月20日[编辑]

2024年7月21日[编辑]

2024年7月22日[编辑]

2024年7月23日[编辑]

2024年7月24日[编辑]

2024年7月25日[编辑]

2024年7月26日[编辑]

2024年7月27日[编辑]

2024年7月28日[编辑]

2024年7月29日[编辑]

2024年7月30日[编辑]

2024年7月31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