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士敦 (香港行政官)
庄士敦 Alexander Robert Johnston | |
---|---|
香港护理行政官 | |
任期 1841年6月22日—1842年2月1日 | |
前任 | 查理·义律爵士 |
继任 | 砵甸乍爵士 |
任期 1842年6月13日—1842年12月2日 | |
前任 | 砵甸乍爵士 |
继任 | 砵甸乍爵士 |
香港议政局兼定例局官守议员 | |
任期 1843年8月21日—1843年10月 | |
香港议政局官守议员 | |
任期 1846年6月—1852年9月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英属锡兰科伦坡 | 1812年6月14日
逝世 | 1888年1月21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 | (75岁)
墓地 | 英国伦敦布朗普顿公墓 |
国籍 | 英国 |
配偶 | 法兰西斯·帕莉莎(1856年结婚) |
儿女 | 八子二女,包括麦尔坎 |
父母 | 亚历山大·庄士敦(父) |
庄士敦(英语:Alexander Robert Campbell-Johnston[注 1],1812年6月14日—1888年1月21日),苏格兰裔英国殖民地官员。1841至1842年间曾两度担任英属香港护理行政官[注 2],先后署理首任及第二任香港行政官(香港总督之前身)查理·义律爵士及砵甸乍爵士之职务。1843年,砵甸乍正式担任首任港督,庄士敦旋即获砵甸乍委任为香港议政局(今行政会议)兼定例局(今立法会)官守议员。1845年,庄士敦以其研究中国自然史的学术贡献,获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1929年,位处香港湾仔、原名“海旁东”(Praya East)的道路,乃以庄士敦之姓氏更名为庄士敦道(Johnston Road),以纪念及表扬其在任英属香港殖民地官职时之功绩。[4][5]:112-113[6]
早年
[编辑]庄士敦在1812年6月14日于英属锡兰科伦坡出生,[7] 是时任英属锡兰首席按察司亚历山大·庄士敦爵士的三子,[8]:452[9]:55 具苏格兰血统。[10]
1828年,庄士敦加入英属毛里求斯殖民地政府从事文书工作,[9]:55 不久被调至驻当地殖民地大臣办公室,任职文员。[11]:135 1833年,毛里求斯经济状况欠佳,庄士敦向殖民地政府递交辞呈后离职,并返回英格兰。[9]:55
外交及殖民地事务生涯
[编辑]183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垄断始遭剥夺,庄士敦遂被派往广州,担任其表兄、时为首位英国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勋爵的私人秘书。[9]:55[7][13] 1834年10月11日,律劳卑于澳门病逝,[14] 驻华商务总监一职由戴维斯爵士接任,庄士敦则兼任驻华商务总监办事处秘书及司库。1835年1月,庄士敦接替退休的戴维斯担任三级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翌年11月升任二级英国驻华商务总监。1837年,该两职位皆遭裁撤,庄士敦接任成为副驻华商务总监,隶属时任驻华商务总监暨英方全权代表查理·义律。[11]:135[9]:55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至1842年)期间,庄士敦于1841年3月13至15日登上东印度公司汽轮兵舰复仇女神号,参加了从澳门赴广州的西江探险。[15]:139 同年6月22日,当时同时兼任香港行政官的义律奉命领兵北上中国大陆,参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庄士敦遂获委任为香港护理行政官,署理义律于香港的职务。及后,义律为大清私拟的议和草约《穿鼻草约》,因义律与大清代表琦善谈判破裂而沦为一纸空文。5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勋爵抨击义律与大清谈判无果,英国政府遂将义律撤职并召回伦敦。[16]:16-17 8月10日,砵甸乍从英国来华,取代义律担任英方全权代表兼香港行政官。8月22日,砵甸乍北上参战,继续委任庄士敦为护理行政官。[17]:351-352[9]:56 任内,庄士敦根据义律规划香港城市发展的政策,下令开发香港岛土地,并将之划分为海事、市镇及市郊用地。11月,庄士敦向砵甸乍呈交了有关香港规划进展的报告,叙述如发展皇后大道、驻军赤柱、修筑往香港仔的道路,以及建立裁判司署、政府档案处及监狱等项目。庄士敦又指政府正兴建房屋,筹办土地拍卖,而不少人亦正申请发展土地。然而,庄士敦主持土地拍卖之举,后来却遭砵甸乍批评,皆因拍卖并未经英国政府批准。[9]:57-58[13][18]:217-218 1842年2月1日,砵甸乍回港,庄士敦首任香港护理行政官之职务亦告结束。[19]:674 据英国历史学家法兰克·韦尔许评论云,庄士敦筹办土地拍卖在当时虽并未得到英方认同,但同时正因为此举,香港方得以发展。[20]:142
1842年6月13日,砵甸乍再度奉命北上参战,庄士敦遂再次获委任为香港护理行政官。期间,砵甸乍授权庄士敦于中环一小山岗上修建一所楼高两层的大宅,以作官邸及办事处之用,落成后乃命名为“庄士敦楼”(Johnston House),首两任港督砵甸乍及戴维斯后亦曾以此大楼作临时官邸。[21][22]:14-15[23]:22-23 任内,庄士敦获告知除兴建军营以及供从英国赴港军属居住的宿舍外,不得拍卖土地。[24]:676[9]:57-58 1842年10月,庄士敦向砵甸乍告知香港的犯罪及混乱情况,当中包括海盗猖獗,而兴建于海边的独立房屋亦屡遭沿海寇贼侵扰。此外,监狱人满为患,但庄士敦指自己无权对正等待审判的囚犯判刑。由此种种,乃使殖民地政府意识到其在港全面掌控治安及司法权已是刻不容缓,而容许华人分担此两项权利的做法实属危险之举。[9]:57-58 同年12月2日,砵甸乍回港,庄士敦留任副驻华商务总监。1843年,庄士敦改任驻华商务总监助理及登记官。[25]:685[9]:57-58 同年4月,砵甸乍有感于香港治安不靖,急谋对策,并于4月15日致函数位身兼太平绅士的政府官员,包括庄士敦、吴士南(Richard Woosnam)、时任首席裁判官威廉·坚,以及时任船政司威廉·必打,正式提出成立登记署(今入境事务处)的方案,以登记市民资料,并限制不法分子乘香港出入境自由之便,随意进出香港犯罪。5月5日,砵甸乍邀请上述官员筹组登记署小组(Registry Committee),又发出多封公函,着他们详细并具体讨论成立登记署的细则。[26]:109 6月26日,砵甸乍正式获委任成为首任港督,[27]:379 并于8月21日委任庄士敦、威廉·坚,以及时任商务总监中文秘书兼传译员马儒翰为首批香港议政局兼定例局官守议员。[28]:445[2]:1
1843年10月,庄士敦因病返回英国休假,[29] 后以其曾于复仇女神号上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服役,获英国政府颁发勋章表扬。[7] 1845年6月5日,庄士敦因其于中国任职殖民地官员期间研治中国自然史的学术贡献,获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30][1] 同年9月,庄士敦回港,复任驻华商务总监助理及登记官。[29] 1846年6月,庄士敦再获委任为香港议政局官守议员,以顶替获任命成为加拿大纽芬兰省省督前,正在休假的时任香港辅政司卜鲁斯。[9]:59 1852年9月25日,驻华商务总监助理及登记官一职遭裁撤,庄士敦获发补偿津贴,[11]:135 后于1853年返回英格兰退休。[9]:59
晚年
[编辑]庄士敦归英后,曾先后定居沙福郡及伦敦,并曾获委任沙福郡太平绅士。[7] 1856年9月30日,庄士敦于伦敦汉诺威广场圣乔治教堂迎娶法兰西斯·帕莉莎(Frances Ellen Palliser)。[31]:223[32]:788 二人育有八子二女,包括于1915年5月7日因英国皇家邮轮卢西塔尼亚号沉没而与妻子一同罹难身亡的康威·金宝-庄士敦(Conway Campbell-Johnston),以及曾于1931至1935年担任英国伊斯特汉姆南选区国会议员的保守党党员麦尔坎·金宝-庄士敦。[7]
1883年,庄士敦偕妻子赴美国旅游,途中到访了位于洛杉矶的加凡扎小镇,并从商人普鲁登·波特之胞弟域陀·波特(Victor Beaudry)购下位处圣拉斐尔山脉、占地逾2,000英亩(810公顷)的圣拉斐尔牧场(Rancho San Rafael),以用于农业和房地产发展,并将之更名为San Rafael Ranch。[33][34]:52-54 其后,庄士敦之儿子接管牧场,庄士敦及其妻则返英,二人后于1888年重访牧场。牧场乃用作放牧牲畜,并建有不少建筑物。[33] 1888年1月21日,庄士敦于牧场中逝世,享年75岁。[34]
庄士敦的遗孀后携同其丈夫的遗体返回英格兰,[34] 并将之安葬于伦敦布朗普顿公墓。帕莉莎又聘请了英国建筑师佐治·埃德蒙·斯特里特之胞弟亚瑟·埃德蒙·斯特里特(Arthur Edmund Street)设计天使教堂(Church of the Angels)以纪念庄士敦。斯特里特的设计源于位处英格兰舒梨郡荷贝里圣玛丽村的圣玛丽教堂(St. Mary's Church),设计图稿后曾由洛杉矶建筑师恩斯特·科克斯黑德修改。[35]:393 该教堂于1889年落成,既被注册成为帕萨迪纳其中一个历史地标,[36] 也是圣拉斐尔牧场中现存最著名的建筑物。[34]
以庄士敦命名的事物
[编辑]- 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原名“庄士敦楼”,位于香港中环炮台里1号。1860年前后,庄士敦楼经扩建而成为一座楼高三层、附有地窖及两座角楼的建筑物。[22]:14 1915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购入并重建大楼;重建工作于1917年完成,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观自此维持至今。大楼曾先后用作日治时期日本宪兵总部、英属香港政府临时政府总部、教育司署办事处、维多利亚城地方法院、香港最高法院以及政府新闻处办事处。1989年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1997至2015年间,大楼为香港终审法院的所在地。[37][22]:14-15
- 玉桂山,原名“庄士敦山”(Mount Johnston),位于香港鸭脷洲。[38] 1841年,为表扬庄士敦于香港开埠初期发展香港岛的功劳,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及测量官爱德华·卑路乍在完成香港的测量工作后,于炮舰硫磺号上绘制香港全图,并特意选取一座香港山头以庄士敦命名。然而,有鉴于庄士敦乃义律的旧部属,更是义律一手提拔的首任香港护理行政官,但义律因《穿鼻草约》不为英廷接纳而下台,卑路乍最终只将距离香港岛旁最接近的离岛鸭脷洲的一座山命名为“庄士敦山”,即今日的玉桂山,而没有以庄士敦命名位处香港岛本身的山丘。[39]:104-105
- 庄士敦道,位于香港湾仔。原名“海旁东”,顾名思义,该道路所在地本为湾仔海旁,直至1921年香港政府开展海旁东填海计划为止。[5]:112
- 庄士敦湖(Johnston Lake),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10]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Fellow details: Alexander Robert Johnston. The Royal Society.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8).
- ^ 2.0 2.1 資料便覽:立法會歷史——"首"之花絮 (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秘书处. 2013-05-31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0).
- ^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编). Hong Kong 1982. Hong Kong: Government Press. 1982 (英语).
- ^ PRAYA EAST ROADS: New Bund Named After Duke of Gloucester A MIXED LIS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9-06-17: 3.
- ^ 5.0 5.1 Wordie, Jason. Streets: Exploring Hong Kong Island.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622095631 (英语).
- ^ 郑宝鸿. 莊士敦道原名「海旁東」. 圣雅各福群会《松柏之声》. 2010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7.0 7.1 7.2 7.3 7.4 Keene, H. G. Johnston, Sir Alexander (1775–1849). Stearn, Roger T. (编).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doi:10.1093/ref:odnb/14927 (英语).
- ^ Townsend, George Henry. Men of the Time: A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ies, Containing Biographical Notices of Eminent Characters of Both Sexes 7th edition. London: George Routledge and Sons. 1868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5) (英语).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Endacott, G. B. A Biographical Sketch-book of Early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622097421 (英语).
- ^ 10.0 10.1 Rasmussen, Cecilia. L.A. Redux / The City Then and Now. Los Angeles Times. 1991-08-29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 ^ 11.0 11.1 11.2 Sargeaunt, William C. Birth, Arthur N. , 编. The Colonial Office List for 1862; or, General Register of the Colonial Dependencies of Great Britain (with map). London: Edward Stanford. 1862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5) (英语).
- ^ Bonhams: William Pryor Floyd (active 1866-1875); Vistas de Macau. Bonhams. 2013-05-07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Laughton, J. K. Napier, William John, ninth Lord Napier of Merchistoun (1786–1834). Lambert, Andrew (编).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doi:10.1093/ref:odnb/19773 (英语).
- ^ Bernard, William Dallas; Hall, William Hutcheon. The Nemesis in China: Comprising a History of the Late War in that Country, with an Account of the Colony of Hong-Kong 3rd edition. London: Henry Colburn. 1846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英语).
- ^ 尔东. 周海燕 , 编. 《香港歷史之謎》. 香港: 明报出版社. 2007-04. ISBN 9789629736347 (中文(繁体)).
-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10. Canton. 1841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1) (英语).
- ^ 肖喜学. 《香港城市探微》. 香港: 中华书局. 2016. ISBN 9789888420056 (中文(繁体)).
-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11. Canton. 1842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英语).
- ^ Welsh, Frank. A History of Hong Kong 2nd edition. London: HarperCollins. 1997. ISBN 000638871X (英语).
- ^ 終審法院 -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 歷史簡介. 香港终审法院.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2).
- ^ 22.0 22.1 22.2 黄家梁. 《藏在古蹟裏的香港》. 香港: 三联书店. 2014. ISBN 9789620435324 (中文(繁体)).
- ^ 陈天权. 《城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 香港: 中华书局. 2019. ISBN 9789888571949 (中文(繁体)).
-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11. Canton. 1842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英语).
-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11. Canton. 1842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英语).
- ^ 关诗珮. 〈翻譯與殖民管治:香港登記署的成立及首任總登記官費倫〉 (PDF).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2012-01, 54: 97–124 [2020-09-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1-13).
-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12. Canton. 1843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英语).
- ^ The Chinese Repository 12. Canton. 1843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英语).
- ^ 29.0 29.1 HKMS73: Correspondence of Alexander Robert Johnston.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档案处.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8).
- ^ Lee, Sidney (编). Johnston, Alexander (1775-1849).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30. London: Smith, Elder & Co: 53. 1892.
- ^ The Annual Register, or a View of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the Year 1856 98. London: F. & J. Rivington. 1857 (英语).
- ^ Burke, Bernard. A Genealogical and Heraldic Dictionary of the Landed Gentr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4th edition. London: Harrison, Pall Mall. 1862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英语).
- ^ 33.0 33.1 San Rafael Ranch Records and Addenda. Online Archive of California.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9).
- ^ 34.0 34.1 34.2 34.3 Warren, Eric H.; Parrello, Frank F. (编). Pioneers of Eagle Rock. Charleston: The History Press. 2014. ISBN 9781609498276 (英语).
- ^ Gebhard, David; Winter, Robert. An Architectural Guidebook to Los Angeles. Layton: Gibbs Smith. 2003. ISBN 1586853082 (英语).
- ^ Barber, Mary. 100 Years of Joy in a Tiny Sanctuary: 36 Couples Renew Vows at Church of the Angels' Centennial. Los Angeles Times. 1989-06-18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 ^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 法定古蹟 - 古物古蹟辦事處. 古物古迹办事处.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 ^ Chan, Ho-him. Push to change station names. The Standard. 2016-12-06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 ^ 林准祥. 《香港‧開港──歷史新編》. 香港: 中华书局. 2019. ISBN 9789888573158 (中文(繁体)).
外部链接
[编辑]官衔 | ||
---|---|---|
前任者: 查理·义律爵士 |
香港护理行政官 1841年6月22日 – 1842年2月1日 |
继任者: 砵甸乍爵士 |
前任者: 砵甸乍爵士 |
香港护理行政官 1842年6月13日 – 1842年12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