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糎山炮
外观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5月16日) |
七糎山炮 | |
---|---|
类型 | 山炮 |
原产地 | 日本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日本 |
使用方 | 1898 - 1945 |
参与战争/冲突 | 甲午战争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义大利都灵兵工厂 |
研发日期 | 1880 |
生产商 | 大阪炮兵工厂 |
生产日期 | 1880年代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256千克(564磅) |
枪管长度 | 1米(100 cm)(13.3倍径) |
炮弹重量 | 4.28公斤 |
口径 | 75公厘 |
后膛 | 间断螺纹式梯形炮闩 |
载具 | 单柱型刚性炮架 |
射击仰角 | -10° - +21° |
射速 | 8发/分 |
枪口初速 | 255米每秒(840英尺每秒) |
最大射程 | 3,000米(3,300码) |
七糎山炮(日语:七糎山砲[注 1])为日本在19世纪从义大利技术转移生产的山炮,主要在19世纪末的日本对外战争中运用,20世纪初退役。
简介
[编辑]明治维新后,日本新政府积极的试图自产现代化武器,投资了若干重工业生产设备,并向国外采购现代化武器的制造技术。七糎山炮为日本向义大利技术协助下制造的武器。大阪炮兵工厂所属的兵工军官太田徳三郎在出国考察后,取得义大利杜林兵工厂研发的7BR Ret.山炮技术,并引进国内制造,日本称该炮为ウカチェス式青铜炮。大田少校当时还引进了7 BR Ret. Camp.野战炮技术,在日本制造称为七糎野炮。
之所以选择此款武器,是因为当时日本的炼钢技术仍不成熟,因此采用技术可靠的青铜铸造炮管打造的后膛装填火炮。按照原始设计,山炮一般是采用4马拖曳,必要时可拆分为三个结构:炮管、炮架、炮轮,每个总成都可用一头骡子驼运,每头骡子可以驼运2组弹药箱。此外,七糎山炮跟随义大利当时命名逻辑,因此火炮实际口径虽然是75公厘,但是仅用口径的十位数字采行命名,也是作为其火炮的特色。
七糎山炮量产后成为日本陆军主力火炮之一,在甲午战争时大量使用,因20世纪初的火炮科技日新月异而退出一线编制,至日俄战争时已列入预备役武器。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1877年式7.5公分山炮—德国克鲁伯公司在相近年份开发的同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