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六榕寺

坐标23°7′51.17″N 113°15′17.24″E / 23.1308806°N 113.2547889°E / 23.1308806; 113.254788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榕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6-681
认定时间2006年5月25日

六榕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文园巷社区六榕路87号,为一座佛教寺庙,至今已有1460多年历史,内有建于宋代的六榕花塔。广州四大丛林(六榕、光孝华林海幢)之一,六榕寺为广州佛教圣地,亦为广州旅游景点及名胜古迹之一。大门上有一副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为民国初年顺德文人岑学侣撰写,联中“博士”指的是王勃,“东坡”指的是苏轼,以纪念他们对六榕寺的贡献。

六榕寺鸟瞰(摄于2018年2月)

历史

[编辑]

寺庙

[编辑]
一张摄于1863年的照片,图中为当时的六榕寺和花塔
1880年代重修后的花塔

南北朝时期,武帝萧衍派他的母舅沙门昙裕大智法师到真腊(今柬埔寨)求得佛舍利带回广州后,便命令广州刺史萧誉建造了这座寺和塔,当时分别称宝庄严寺和舍利塔。相传唐上元二年(675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到广州,应宝庄严寺主持之邀,挥毫写下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记》。到唐朝高宗时重修。五代南汉时改为长寿寺,每逢上元节中秋节,人们都蜂拥到寺里,点灯祈求丰年。到宋太宗时再重修,改名净慧寺。后毁于火灾,塔亦被毁。宋哲宗年间,广州人林修,在原塔基下重建千佛塔,并将佛舍利埋于塔下。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被贬岭南时,从海南北归,路经广州,时净慧寺僧人慕东坡之名,力邀其为寺题字。苏东坡见寺内有六棵枝叶繁盛的古榕,便欣然提笔写下“六榕”二字,字为楷体,遒丽奇雅,厚重雍容。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年)改名为六榕寺。苏轼所题匾额,今天仍高悬于寺门上。

近人柳桥金保泰撰书的长联,描述了寺中景胜文物:“胜迹数名山,达摩履,东坡展,王勃碑,当年蛮海寻幽,三百钟声留过客;仔肩担大法,舍利塔,南宗像,太湖石,此时格亭得古,五千弟子有传人。”

花塔

[编辑]
1900年代的花塔。

千佛塔,广州人俗称花塔,此塔塔基是用花岗岩石砌筑的九井环基,塔顶有至正十八年(1358年)铸造的千佛大铜柱,连上面的九霄盘、宝珠及下垂的铁练总重达5000公斤。

花塔从北宋重修到现在已有900年的历史,中间又经过多次重修,直到明朝嘉靖二十八年由住持德隐进行了一次大修,花塔的面貌,基本上与今天一样。

寺门位置

[编辑]

宋代广州净慧寺山门在今中山六路初割寺之半为永丰仓,山门亦在被割之列,洪武八年(1375年)在千佛东重建觉皇殿,改后山门东向。民国十年(1921年),市政府拆城筑路,在六榕寺东部先后辟建花塔街(今六榕路)和净慧公园(今广东迎宾馆),以致山门再往后退与天王殿相连,寺院范围再次缩小。而今占地面积不足八千平方米,塔、殿、堂、楼、阁、廊、舍等建筑总面积4350平方米。此外,东北距寺院三公里处之白云山柯子岭,尚有一片面积为4315平方米的祖师墓塔杯,1996年辟建为墓园。

年表

[编辑]
中华民国时期的鸟览图,远处可见花塔。
1939年至1941年的花塔。

早期

[编辑]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重修舍利塔,并铸9.14米高的千佛铜柱,柱身刻有1023尊佛像及祥云天宫宝塔图,连同塔顶的火焰宝珠、三层九霄宝盘、九层宝轮、一层双龙宝盘、八根铁链组成重达5吨的塔刹。明洪武六年(1373年),寺院一半面积被辟为永丰仓,自此之后山门便改为向东,寺院面积也日渐缩小,而六株古榕因寺院被割而处于寺外(原净慧寺规模宏大,占地甚广,山门朝南,“横直绵亘实逾二里”)。

洪武八年(1375年),寺僧愈坚和尚等重修于元末明初期间被损塔殿,并在塔东辟建觉皇殿,此后六百年都以此殿为大殿,在文革时被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净慧寺曾一度被归并于西禅寺,六祖铜像随后也被迁往西禅寺。永乐九年(1411年),净慧寺重修,僧人将苏东坡遗墨“六榕”二字,刻造一木匾悬挂于寺门之上,自此净慧寺又称六榕寺,舍利塔称六榕塔。此后经明正统、嘉靖、万历、天启及清乾隆年间均有重修。

咸丰六年(1856年),因台风侵袭致塔顶堕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从海防经费中拨出巨款进行修缮。光绪元年(1875年),继咸同年间修建殿宇之后,重修千佛塔并已竣工,并撰《重修六榕寺佛塔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诏封六榕寺住持铁禅为广东僧纲司。

中华民国

[编辑]

民国元年(1912年),当局废除僧官制度成立广东省佛教会,会址设于六榕寺,铁禅被推为会长。同年5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回到广州,铁禅组织广东佛教界人士在六榕寺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支持国民革命,孙中山题书“自由、平等、博爱”贻赠六榕寺。

民国二年(1913年),铁禅和尚率四众弟子迎回侨龛西禅寺达数百年之久的慧能铜像,并修建六祖堂供奉。再补植榕树四株(六株古榕时存二株:一在东坡精舍后、福泉新街后侧;一在寺东旧平南王府。),建补榕亭,筑东坡精舍,树立“曹溪法乳”牌坊,收归散置在外的太湖奇石“朵云”等。

民国四年(1915年),广州地震,塔内壁与千佛铜柱之间被震裂(广州在1915至1935年共录得7次地震,其中比较剧烈的是1915与1918年两次)

六祖铜像
佛塔图拓本
《苏东坡像碑》拓本及《重开永嘉证道歌碑》拓本。

民国十年(1921年),市政府在六榕寺东开辟花塔街(今六榕路),又割寺东建造净慧公园,寺院面积再度缩小。1931年重修花塔,在内部用钢筋水泥以加固。民国24年(1935年)4月,举行花塔重修落成典礼,梁致广居士撰《重修六榕寺花塔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本侵华广州沦陷,铁禅避难于番禺、佛山等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日伪政权派人强行将铁禅接回六榕寺,并委以伪政权之佛协会长。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日本投降后,铁禅欲告老还乡,致函延请乳源云门寺住持虚云接管六榕寺,随即因“汉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同年9月17日,虚云奉玄奘顶骨舍利,于六榕寺设七天七夜的水陆道场法会,以超荐抗日阵亡将士。适逢六榕寺北堂桃树开花,胡毅生(胡汉民之弟)写下《绯桃瑞应记》一文。八月中旬,虚云与弟子宽鉴等来到广州接管六榕寺,并向国民政府呈文保释铁禅,但最高法院湘粤分庭只肯改判为四年徒刑,最终铁禅9月27日在狱中病死,蒙冤而逝。

1948年,宽鉴偷取六榕所有重要财产和文物逃往香港,其中有寺内四件珍贵文物:辽代紫铜精铸的药师佛像、玄奘法师顶、淡归诗和汉玉等,称“净慧寺镇山四宝”。待虚云和尚发觉后即刻追还,并免去宽鉴方丈职务,改由明观法师继任住持,至中共建政前夕明观法师去了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
六榕寺大门及觉皇殿。文革期间,大门牌匾及觉皇殿均被毁。关野贞摄。
藏经阁
大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寺内一部分房屋马上被卫生部门和工厂占用。当时有玄冲、新成、普觉先后任住持,但时间均短暂。

1952年,广州市佛教界推选姚雨平老居士和觉澄法师为佛教代表,并向叶剑英省长提出归还六榕寺的要求,当局随即要求卫生部门及工厂在三天内迁出。后当局再拨款修葺花塔和殿宇,重建接待厅。觉澄法师在寺内讲《法华》、《弥陀》等经,举行念佛七,传授三皈五戒,寺庙兴盛一时。

1956年,广州市佛协筹委会开始在寺内办公,至1958年正式成立,姚雨平居士被选为会长,觉澄法师、郭旦华女居士任副会长。

1960年,青壮年僧人被当局要求参加工厂“劳动”,遂推选觉澄法师作住持,云峰、宏扬为正副当家,负责管理寺庙事务。

1963年3月,六榕寺花塔被当局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后,因当局的政治运动,到访信众越来越少,寺庙除了房屋租金外没有其他收入。是年冬季,新成、澄斋两师在寺内创办“六榕纸类加工厂”,参加劳动的僧尼、居士共40多人,以维持生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六榕寺内佛像被露天安置,任由风吹雨打,后来除六祖铜像外全部佛像被毁。大部份经书被焚,大藏经和珍贵文物被搬走。1972年市文管会占用六榕寺,以维修之名拆去大殿、接待厅、说法堂、觉皇殿等殿宇,改建为文物仓库、职工宿舍,只留下花塔、六祖铜像和七尊较小的铜佛像,寺庙变得面目全非。[1][2][3]原六祖堂前有《曹溪法乳》牌坊,中匾上书“曹谿法乳”,左匾上书“塔影”,右匾上书“钟声”。牌坊前原有“立虎奇石”,又叫太平石,是铁禅当年把它从前清将军府花园内迎回六榕寺安置。牌坊原刻有赵藩在民国八年题的长联,当时其正在孙中山广东政府任交通总长。长联内容是:

文革时太平石和牌坊皆被打碎。

近人柳桥金保泰撰书的长联,描述了寺中景胜文物:“胜迹数名山,达摩履,东坡展,王勃碑,当年蛮海寻幽,三百钟声留过客;仔肩担大法,舍利塔,南宗像,太湖石,此时格亭得古,五千弟子有传人。”

另外广州昔日园林寺观中,保存下来的古代匾额数之不尽,仅光孝、六榕两寺庙,往日匾额对联多不胜数,但在经历文革后均荡然无存,甚至由光绪皇帝御笔牌匾都已消失。[4]六榕寺前住持释云峰曾表示,存于六榕寺的玄奘法师顶骨已于文革时被毁。

1972年春尼克松访华,六榕寺作为景点之一,为此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前身是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30万元人民币重修花塔,工厂、仓库全部迁出。1978年冬再正式全面维修花塔,六祖堂等处,并扩宽塔院,1982年2月竣工。1979年3月,恢复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云峰长老任住持。1982年8月,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六榕寺交还广州市佛教协会管理。1983年,广州市佛教协会和僧人成立六榕寺修建小组,筹款重建大雄宝殿,并在大殿南侧,重建说法堂,后再新建友谊殿(亦称泰佛殿)、功德楼、僧房,改建观音殿,五项工程建筑总面积为1600多平方米,同年4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院之一。1988年10月15日,迁出文物仓库,房屋交还僧人管理使用。1993年建藏经阁,1995年落成。现任住持法量法师。

在1983年6月11日兴建的大雄宝殿,其中的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每尊高6米、重10吨)及观音殿内的观音像(高4米,重约5吨),均是康熙二年(1663年)铸造,原安放在大佛寺,是广东省内现存最大的古代黄铜铸像。在文化大革命中,因红卫兵按当局的意思“破四旧”而将三尊佛像及观音菩萨像“清出”大佛寺,肢解后送到西村南岸五金厂仓库,准备冶炼。后来因周恩来批示得到保留。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因外交需要,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将被肢解的铜像找出来,焊接复原后移供到了六榕寺。1982年再由政府出资修复原状,到1984年6月大雄宝殿落成后迁移进去,并由信徒捐资贴金。今天供奉在大佛寺的三尊大像,是仿照原型重新铸造。[5]大雄宝殿建设经费中,市人民政府资助20万元,另再得到美国法王寺妙峰法师及信众、国内外佛教徒及十方檀越和港澳民众的捐助。

1989年6月,六榕寺花塔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2月,重新核定公布。[6]

诵经堂内

1997年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入选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由于花塔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洗礼,虽经多次维修,但塔身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裂缝,并倾斜1.7米而成了一座斜塔。为此,广州当局拨款400多万人民币,采用了“中华791化学浆”、碳素纤维布等材料,从2001年2月开始对花塔进行了加“箍”加固维修,并于同年8月底通过验收,现已重新开放。[7]

2006年5月,六榕寺花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建筑及特色

[编辑]

六榕寺建筑有山门、花塔、大雄宝殿、观音殿、六祖堂、藏经阁、补榕亭、祖师墓圆等。现存主要文物有花塔、三尊铜佛像、观音铜像、惠能铜像、重刻之王勃塔碑、祖师墓园和历代名画家画观音像石刻30幅等。

花塔,塔型呈八角,九级,连顶高57.6米。八级以下每级都分为两层,一明一暗,第九级只有一层,全塔共17层。柱周刻满佛像,整个金属塔顶及塔檐均用琉璃瓦覆盖。阳光照下,彩釉生辉,状如用九朵雕花叠成,故又名花塔。

六祖堂供奉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的铜像(高一米八、重一吨)。

未来规划

[编辑]

广州市当局在2005年曾规划将六榕寺扩建。根据规划稿,扩建后的六榕寺面积将扩大一倍多,占地将超过2万平方米,并重现六棵榕树的古风貌,整体走向有望保持现在的东西轴线格局。但规划最终没有实行。[9]

英文名称

[编辑]

六榕寺的英文名称在1949年前使用“Temple of the Six Banyan Trees”,花塔是“Flowery Pagoda”。现时已被当局改为汉语拼音Liurong Temple”。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云峰. 广州六榕寺和花塔. 香港宝莲禅寺. 2012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5). 
  2. ^ 亲历:永久的悔疚. 羊城晚报. 2008-03-23 [2012-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0). 
  3. ^ 六榕寺. 广东省佛教协会. 2007-10-19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8). 
  4. ^ “诃林”匾与区大相. 南方都市报. 2011-08-02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2). 
  5. ^ 耀智大和尚指导 释如一整编. 千年沧桑 圣迹犹存. 《法讯》编辑部. 2006-08-14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3). 
  6. ^ 关于公布第四批和重新核定公布第一、二、三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2-07-17 [2024-08-16] (中文(中国大陆)). 
  7. ^ 六榕寺-中国广州网. [2007-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28). 
  8. ^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2008-03-28 [2024-08-16] (中文(中国大陆)). 
  9. ^ 六榕寺面积将翻倍 200户居民将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方网

外部链接

[编辑]

23°7′51.17″N 113°15′17.24″E / 23.1308806°N 113.2547889°E / 23.1308806; 113.254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