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仃(1917年5月19日—2010年2月21日),號它山,男,遼寧黑山人,中國現代藝術家教育家清華大學教授、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的設計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提議者之一。曾負責設計動畫美術片哪吒鬧海》、設計雞年生肖票

生平

[編輯]

民國時期

1917年農曆五月十九日,張仃出生於遼寧省北鎮縣毉巫閭山下周屯。其父親為私塾先生,後入行伍,因寫得一手整齊的館閣體書法深受上司贊賞,授予軍功五品勛。張仃自小喜愛繪畫,年幼曾為芳山鎮北學堂畫孔、孟、關、岳肖像並受校長表揚。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張仃從遼寧錦縣東關育賢中學輟學。1932年,16歲的張仃流亡北平,考上北平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時任校長為張恨水。然而張仃不滿當時落後的美術教育,尤其是人物畫,展覽會上展出的作品無非是高冠貴冑、病態仕女,認爲這與中國當時面臨民族危難的現實社會脫離關係;於是翌年北平美專一周年校慶上,他以神仙鬼怪為題材及運用民間畫法創作作品一幅,卻遭到老師同學的鬨笑;另一小品則得名譽教授齊白石贊賞。1934年,張仃與同學荊林、陳執中三人組建「CCC戰地宣傳隊」到山海關東北軍駐地宣傳抗日,參與籌建北平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被北平憲兵三團逮捕,判處3年半徒刑,因年輕改送蘇州反省院,結識詩人艾青。隔年5月,由蘇州電影製片廠保釋出獄,回到北京後參加抗日漫畫聯展。1936年春,張仃漂流南京,因生活窘迫,孤苦伶仃,將原名由「張貫(冠)成」改名為「張仃」,開始職業漫畫家生涯。在《中國日報》《上海漫畫》《潑克》等發表漫畫作品,結識張光宇,參加在上海、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漫畫展覽展。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救亡漫畫》《抗敵漫畫》等雜志發表作品;在南京參加由葉淺予領隊的抗日漫畫宣傳隊,參加抗敵漫畫展覽會。是年冬,代表全國漫畫界抗敵協會到西安籌建西北分會。

延安抗敵時期

1938年,組成抗日藝術隊,被推選為領隊到陝北榆林地區和內蒙古抗日宣傳。6月,負責成吉思汗陵遷陵大典的美術設計。秋,到延安,經毛澤東特批,在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任教。1939年,為延安文化人士畫一批漫畫肖像,手法誇張,受到非議;與詩人塞克、歌唱家杜矢甲結交,時稱「延安三大怪」。1940年,作品發表在由葉淺予在香港主編的《今日中國》上,與張光宇計劃出版《新美術》雜志。1941年,經周恩來安排,自重慶回到延安,在延安「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抗」)從事創作。被聘為魯迅研究會美術顧問,設計延安魯迅研究會會標,任作家俱樂部主任,為作家俱樂部設計裝飾和「部徽」標志。同年,「美術家協會」成立,被推選為陝甘寧邊區美術家協會主席直到日本投降。1942年,任「延安工藝美社」社長,應邀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5年,因《解放日報》於1944年刊登畢加索加入法共的消息而加入中國共產黨。與朱丹等發起東北解放區的年畫運動。194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成立,張仃為四十一名創會成員之一(後多次任中國美協理事會常務理事、書記處常務書記等)。

建國初期

張仃致力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形象設計,參與並組織國家重要美術設計任務,包括但不限於:

1. 設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及藝術設計工作、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紀念郵票;

2. 參與組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美術設計工作;

3. 設計天安門廣場大會會場、中南海懷仁堂勤政殿;

4. 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美術總設計工作、開國紀念郵票;

5. 領導國徽設計小組參與國徽設計;

6. 設計解放區青年代表團徽記。

7. 任「建國瓷」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委員會及「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美術組長;等等。


此外,張仃對新中國國際形象的建立具有重要影響,主持中國在海外舉辦的一系列國際展覽,比如:

1. 1951年,主持設計德國萊比錫博覽會中國館、捷克布拉格博覽會中國館、波蘭華沙「新中國博覽會」;

2. 1953年,主持設計蘇聯莫斯科「中華人民共和國工農業展覽會」、萊比錫博覽會中國館;

3. 1954年,主持設計萊比錫博覽會中國館(延續並改造1953年的設計);

4. 1955年,參與敘利亞大馬士革博覽會中國館展覽設計;

5. 1956年,中國第一次參加巴黎國際博覽會,擔任中國館總設計師(此時張仃作爲中國文化代表團成員訪問法國,在法國坎城會見心儀已久的畢加索,並有深入交流)。同年,主持設計奧地利維也納國際博覽會中國館;

6. 1959年,赴意大利主持設計「近百年中國畫展」;等等。


建國之初,百廢待興,張仃投身於藝術教育事業,對新中國藝術教育體系建立及中國畫發展存亡具有深遠影響。1949年,參與魯迅藝術文學院復校工作,任美術系部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於1950年成立,先後任實用美術系主任、教授,中國畫系主任,更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室內設計、展覽設計專業。1954年,張仃作爲中國山水畫改革小組組長(組員為葉淺予、蔣兆和、李可染),面對時任央美院長江豐取消中國畫之決定,與李可染、羅銘赴江南進行水墨寫生,歷時三個月,回京在北海公園悅心殿舉辦三人水墨寫生畫展,在美術界引起轟動,力證中國畫能反應現代生活,開啓中國山水畫一代新風。1955年,參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籌建工作,1957年任副院長,主管教學,後更主持開設壁畫專業,講授壁畫;1958年與張光宇、吳勞任創辦《裝飾》雜志。此外,擔任全國工藝美術教材編選工作組組長。1960年,張仃帶領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赴雲南采風寫生,創作一批裝飾彩墨畫,被稱為「畢加索加城隍廟」,為當時中國美術界最前衛的探索性創作。文革期間,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舉行「張仃黑畫展」,被批鬥、下放河北獲鹿縣勞動改造。1974年,因病獲准回京,居住在被人廢棄的香山農舍。也是此時,飽受身心折磨的張仃開啓焦墨藝術創作。1976年,四人幫垮台,創作批判四人幫漫畫一組,引領漫畫復興。1977年秋,到京郊房山十渡寫生,創作長卷《房山十渡焦墨寫生圖卷》。


改革開放時期

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恢復招生,復任第一副院長。4月參加美術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設計工作。夏,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動畫片《哪吒鬧海》美術總設計,奠定了中國動漫藝術的世界地位。1979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直至1983年)。「張仃美術作品展覽」在京舉行,焦墨作品首次亮相。主持首都國際機場大型壁畫群落成,創作壁畫《哪吒鬧海》。

1980年,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設計院徽。4月,赴日本沼津市訪問並辦展,率中國美術代表團,參加在日本舉行的亞洲美術展覽。1981年,被聘爲北京畫院院外畫師。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被聘爲院務委員。繪製鷄年生肖郵票1枚。當選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

1984年,主持北京地鐵大型壁畫工程,壯游寫生中國山川十二年。1985年,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藝術學分組)成員,當選中國美協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986年,黃賓虹研究會在京成立,為兩會長之一。

1987年,中國國家畫院舉辦「張仃山水寫生畫展」。1988年,在西安舉辦「張仃畫展」。獲首批「中國漫畫金猴獎」榮譽獎。「張仃焦墨山水畫展」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舉行。1989年,在香港舉辦個展,為香港中國銀行創作焦墨山水《昆侖頌》。

1991年,中國美術館舉辦「張仃焦墨山水畫展」,主辦單位聯合舉辦「張仃焦墨山水學術研討會」。1993年,「1993年張仃山水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西南廳舉辦。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年會,當選爲副會長。1994年,遼寧省博物館舉辦「張仃山水畫展」及研討會。於山東高密主持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學會年會,當選爲會長。199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建院四十周年院展,並舉辦「張仃山水畫展 1994-1996」。1997年,在甘肅省博物館舉辦「張仃山水畫展」。

1998年,1月,發表《關於中國畫寫生》一文。10月,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工藝美術何愁出路》。任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1999年,82嵗的張仃在《美術》第一期發表《守住中國畫的底線》一文,對「革毛筆的命」、「筆墨等於零」的觀點直抒己見,保護並論述中國畫筆墨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張仃焦墨山水畫展」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舉行。香港鳳凰衛視製作張仃訪談片《黑白驚艷》。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改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復出擔任美術系第一工作室博士生導師。


2001年,獲中國文聯、中國美協頒發的國家級首屆「金彩獎」成就獎。2002年,獲文化部第一屆「造型表演藝術創作研究成就獎」,為書畫類唯一入選人。放下畫筆,不再作畫,堅持書法創作。

2004年,獲中國老教授協會頒發的「科教興國貢獻」終身成就獎。2005年,中國美術館舉行「張仃藝術成就展」,捐贈中國美術館系列作品。

2006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50周年院慶之際,「張仃作品展」與「張仃作品及藝術教育研討會」同期舉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立「張仃勵學會」,張仃捐贈60萬元人民幣獎勵優秀並輔助貧困學生。創作巨幅書法《泰山頌》,該作品鎸刻於漢武帝登泰山紀念地漢明堂。2007年10月,獲「金陵百家藝術貢獻獎」。2009年,5月,向北京故宮博物院捐贈作品十餘件,在該院舉辦生前最後一次展覽「丘壑獨存——張仃書畫藝術展」。


2010年,中國國家畫院任命張仃為院士,同時任命爲中國畫研究院院長。1月25日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成立(清華大學迄今僅為兩位藝術家設立個人藝術研究中心,另一為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2月21日上午10:00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遺體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3月9日至3月31日,中國美術館舉辦「風範長存——中國美術館藏張仃作品展」。3月22日,「仰望星空 致意它山——張仃先生追思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評價

[編輯]

艾青(著名詩人):張仃到哪裡,摩登就到哪裡。

夏衍(文化名人):他的畫充溢著一股正氣。他的焦墨作品,這種黑白調子,是一種很高的美。但很多人不懂。

劉海粟(著名畫家):精極筆法、豁然心胸,略無凝滯。

李可染(著名畫家):吾友張仃同志作太行房山十渡圖卷,結構雄偉而精微,純用焦墨而蒼勁腴潤。前人無此筆墨,真奇蹟也。

陸儼少(著名畫家):能以枯筆幹擦作山水,樹石真氣內涵,而融液腴美,不見其燥,斯亦奇矣。

黃冑(著名畫家):仃公推陳出新,別具新格,精心運焦墨幹筆皴擦而能開一代新風,功力之深,非率意遊戲筆墨者可知也。

吳冠中(著名畫家):1954年,張仃、李可染、羅銘……最先嘗試用毛筆宣紙到生活中去面對真山真水進行寫生。畫出一批新山水,這是解放後山水畫創新的前驅,是山水畫發展史中的里程碑。

郎紹君(美術史論家):張仃先生的畫造型實,筆墨重,氣感強。他以其藝術實踐推動著北派山水畫的甦醒,呼喚著雄強藝術傳統的複歸,從戰略上說,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將具有重大意義。張仃先生無疑是20世紀中國藝術的驕子。

薛永年(著名評論家):張仃先生是一個非常冷靜、非常沉著、又非常遠見的畫家,是中國美術界始終走在前面的人物。在封閉的年代,他主張開放;在開放的年代,他潛入傳統。他的焦墨把中國畫高度單純化了,這本身就是一種現代意識。

王文章(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張仃近80年的藝術生涯與中國革命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在新中國美術事業和社會生活中留下鮮明的印記。他是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崇高精神追求的優秀藝術家,他卓越的藝術實踐,空前的藝術追求,高尚的藝術境界,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王魯湘(著名學者):走進他的家園,你就會接近那顆凜然不可褻玩,拒絕一切媚俗作秀,卻又那麼樸實平和的高貴心靈。從一個孤苦伶仃的東北流亡少年,到一個左翼漫畫猛將;從一個隻身投奔延安的熱血青年,到解放區舞台藝術及時尚生活的設計者。從新中國首席形象設計師,到山水畫革新者;從最前衛的裝飾繪畫實踐者,到當代壁畫運動的組織者:從獨步畫壇的焦墨山水大師,到守衛中國畫底線的衛道士,張仃70餘年的藝術生涯,有過許多次不得已的人生大轉彎,每一次都充滿風險,每一步都踩著陷阱,但每一次他都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每一次都在陷境中開出生面。

範迪安(中央美院院長):張仃山水世界不僅呈現出茂密、蒼茫、勃鬱的自然物狀,而且還向外溢漲著它們吐納、運行不息的生機,他不凡的人生經歷和深厚的學養使他自覺地走向充實的境界。

陳丹青(著名畫家):在我們這個時代,他成為傳奇,是他同代人之中無可替代的一個符號。他以他自己不同時代、不同實踐在長達80年間的不同關係中,沒有一項不是前瞻的、前衛的、前進的。他是一位遠未被時代賞識的前輩。

馮遠(中國文聯副主席):張仃先生具有大心胸、大氣魄、大風範和大情大義,在各個關鍵歷史時期都做出了大手筆的藝術抉擇,堪為一代藝術大家。張仃先生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史的活化石」,絕非溢美之詞。

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張仃先生是一代美術革命家、是新中國美術卓越的領導者、創新者,是我們心目中巍巍高山,他以非凡的藝術才能和創新探索,成為中國美術的經典。

王明明(北京畫院院長):張仃先生在多個藝術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別是焦墨山水畫的開拓性貢獻,展現了他生機勃發的藝術創造力,為我們留下寶貴的藝術財富。

王鏞(著名書畫家):張仃先生是當代中國畫壇承前啟示的大家。他的焦墨山水和篆書書法,浸透了哲思禪意,體現了中國文化藝術的精神品格。

呂章申(國家博物館館長):張仃先生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歷史性貢獻,在於他自延安以來的每一個歷史時期,在屬於美術的諸多領域都留下了深深的歷史印記。他以人品、藝品鑄就時代藝術高峰的「它山」。

尹光華(著名學者):何謂士夫畫家,黃賓虹認為:一要有唐宋賢哲精神;二要兼有各種學術涵養,三要有很深的筆墨功力。在近代,黃賓虹可稱為士夫畫家的典型,在當代惟有張仃先生可以與之相媲美。

李兆忠(著名評論家):張仃先生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最後一位藝術大師,絕無僅有的「大美術家」。在中國美術界認識發生重大傾斜,藝術受到干擾,面臨異化之時,他挺身而出,以自己的理論和實踐,回擊種種偏頗謬誤,捍衛著藝術的尊嚴,守望著藝術的家園。張仃以自己豐沛的才情,強悍的生命和西天取經的毅力披荊斬棘,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建起一座寬敞的立交橋。

家庭

[編輯]
  • 第一任妻子:陳布文(1920年—1985年),江蘇常州人,1937年和張仃結婚。後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中文。和張仃育有六個子女[1]
  • 第二任妻子:灰娃。1985年張仃的妻子陳布文病逝,後來張仃與灰娃結婚[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张仃:画家背后坚强的家庭梯队. 長江日報. 2012-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6). 
  2. ^ 2.0 2.1 2.2 2.3 2.4 2.5 张寥寥口述:父亲张仃——包装新中国. 人民網. 2011-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3. ^ 张仃与灰娃的诗画人生. 新浪. 2010-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