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一代康伯米爾子爵斯特普爾頓·柯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軍元帥
非常尊敬的

康伯米爾子爵
GCB GCH KSI英語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 PC
巴巴多斯總督
任期
1817年—1820年
君主喬治三世
前任約翰·福斯特·阿勒涅(代理)
繼任約翰·巴斯懷特·斯科特(代理)
個人資料
出生1773年11月14日
大不列顛王國登比郡盧韋尼宮英語Lleweni Hall
逝世1865年2月21日(91歲)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布里斯托爾
國籍英國
母校西敏公學
獲獎巴斯騎士大十字勳章
皇家圭爾夫騎士大十字勳章
印度之星騎士指揮官勳章英語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
軍事背景
效忠 英國
服役 英國陸軍
服役時間1790–1830年
軍銜陸軍元帥
指揮第22龍騎兵團英語22nd Dragoons
第16槍騎兵團英語16th The Queen's Lancers
愛爾蘭駐軍總司令英語Commander-in-Chief, Ireland
印度駐軍總司令英語Commander-in-Chief, India
參戰法國大革命戰爭
第四次英國-邁索爾戰爭英語Fourth Anglo-Mysore War
半島戰爭

第一代康伯米爾子爵斯特普爾頓·柯頓陸軍元帥 GCB GCH KSI英語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 PC(英語:Stapleton Cotton, 1st Viscount Combermere,1773年11月14日—1865年2月21日),是一位英國陸軍軍官、外交官和政治家。康伯米爾子爵曾作為一名下級軍官參加了佛蘭德斯戰役、第四次英國-邁索爾戰爭以及1803年鎮壓羅伯特·埃米特起義。康伯米爾在阿瑟·韋爾斯利的軍隊中指揮一個騎兵旅,之後在半島戰爭的後期被授予騎兵總指揮權。戰後,康伯米爾擔任愛爾蘭駐軍總司令,後轉任印度駐軍總司令。在印度任職期間,康伯米爾指揮部隊襲擊巴拉特普爾,並占領了這座以前被認為堅不可摧的堡壘。

軍旅生涯

[編輯]

1790–1805年

[編輯]

康伯米爾子爵斯特普爾頓·科頓出生於登比郡的盧韋尼宮,他是第五代從男爵羅伯特·索爾茲伯里·科頓爵士(Sir Robert Salusbury Cotton)和弗朗西斯·科頓(Frances Cotton,婚前姓Stapleton)存活的第二個兒子。當他八歲時,科頓被送到奧德萊姆的文法學校寄宿,在那裡他接受了校長威廉·賽爾蒙(William Salmon)牧師的輔導。科頓是一個敏捷、活潑的男孩,被他的家人稱為「年輕的急流」,但也因此經常受傷。在奧德萊姆學習三年後,科頓在西敏公學繼續接受教育,他的同學包括未來的元帥約翰·拜恩和詩人羅伯特·騷賽[1]西敏公學之行後,科頓前往貝斯沃特的一所私立軍事學院諾伍德之家(Norwood House),該學院由什羅普郡民兵雷諾茲少校管理,雷諾茲少校是他父親的熟人。1790年2月26日,科頓的父親為科頓討來了第23皇家威爾士燧發槍團的一個少尉軍銜,科頓則於1791年在都柏林加入該團。[2]科頓於1791年4月9日在第77團晉升中尉,並於4月13日調回第23步兵團。科頓於1793年2月28日在第6龍騎兵衛隊中晉升上尉[3]科頓隨後在同年8月的敦刻爾克圍城戰和隔年4月佛蘭德斯戰役期間在約克公爵的指揮下參戰。[4]科頓於1794年4月28日在第59步兵團晉升少校,並於同年9月27日在第25輕龍騎兵團(後來的第22團)晉升中校團長。[5]

1796年,科頓隨團前往印度。在途中,他參加了開普殖民地於1796年7月至8月的軍事行動。抵達印度後,科頓參加了1799年5月第四次盎格魯-邁索爾戰爭期間的瑟里甘帕頓圍城,在那裡科頓第一次見到了阿瑟·韋爾斯利上校,後來的威靈頓公爵。[4][6]1800年2月18日,科頓成為第16輕龍騎兵團的團長,隨團駐紮在布萊頓。1800年1月1日,科頓晉升上校,並於1802年隨團被派往愛爾蘭,於隔年參與鎮壓羅伯特·埃米特的起義。[4]1805年11月2日,科頓晉升少將,並被任命為韋茅斯騎兵旅的旅長。[4]

半島戰爭

[編輯]

科頓於1806年當選紐瓦克選區國會議員。1809年4月,科頓的部隊被部署到葡萄牙,他本人在阿瑟·韋爾斯利的軍隊中指揮一個騎兵旅。[4]在整個半島戰爭期間,科頓在戰鬥中既表現勇敢又穿着華麗,被暱稱為「Lion d'Or」(金獅)。[5]科頓隨軍參加了1809年5月的第二次波爾圖戰役和7月的塔拉韋拉戰役。同年8月,科頓在繼承其父親的從男爵爵位後返回家鄉並查看了他的莊園。[4]科頓於1810年5月返回葡萄牙,在晉升代中將並成為騎兵總司令後,科頓於1810年9月參加了布薩科戰役,隨後負責指揮部隊撤退到托雷斯·韋德拉什防線。[4]

科頓於1812年1月1日正式晉升中將。隨後於同年7月參加了薩拉曼卡戰役,在此戰中科頓是英軍的副司令。在交戰期間,他成功地率領騎兵衝擊法軍莫庫內將軍的部隊,威靈頓感嘆道:「上帝保佑科頓,我一生中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事物;這一天屬於你。」[7]在戰鬥結束時,科頓不小心被一名葡萄牙哨兵開槍擊中。[4]為了表彰他的英勇行為,科頓於1812年8月21日獲得巴斯勳章,並於1813年3月11日被授予葡萄牙塔與劍榮譽騎士大十字勳章。[8]

科頓參加了1813年7月的比利牛斯山脈戰役、1814年2月的奧爾泰茲戰役和同年4月的圖盧茲戰役[4]鑑於戰鬥中的表現,科頓於1814年5月3日在切斯特被封為康伯米爾男爵,並於1815年1月4日獲得巴斯勳章騎士大十字勳章[9][10]

1815–1822年

[編輯]
柴郡切斯特城堡外的康伯米爾勳爵雕像

科頓沒有參與滑鐵盧戰役,因為在攝政王的堅持下,英軍騎兵的指揮權被交給了更高級的軍官安格爾西侯爵(當時還是阿克斯布里奇伯爵)。[11]安格爾西侯爵受傷後,科頓接替了指揮權,並在敵對行動停止後在占領軍的部隊中服役。[11]

科頓於1817年3月成為巴巴多斯總督和西印度駐軍司令。在西印度群島,科頓的副官是托馬斯·穆迪爵士。[12][13][14]

1821年1月,他被任命為希爾內斯的最後一任總督,隨後於1822年成為愛爾蘭駐軍總司令。[15][16]

1825–30年

[編輯]

科頓於1825年5月27日晉升上將,成為印度駐軍總司令。[11]在1826年1月18日,經過三周的圍攻後,科頓率軍攻占了巴拉特普爾土邦的首都及其堡壘,該堡壘以前曾被認為堅不可摧。[17]由於他在印度取得的勝利,科頓晉升康伯米爾子爵。1827年2月,在他返回英國時,科頓帶回了17.75噸的巴拉特普爾炮,這門炮多年來一直矗立在伍爾維奇的皇家炮兵營房外。[17][18]科頓於1830年正式退役。[11]

1850年後

[編輯]
聖瑪格麗特教堂的科頓紀念碑

科頓於1852年10月接替威靈頓成為倫敦塔侍衛長,並於1855年10月2日晉升陸軍元帥。1861年8月19日,科頓獲得印度之星騎士勳章。[19]

此外,科頓還擔任過第20輕龍騎兵團和第3國王輕龍騎兵團的名譽團長,後擔任是第1近衛步兵團的團長。1865年2月21日,科頓在布里斯托爾的故居逝世,享年91歲,葬於倫伯里的聖瑪格麗特教堂。[5]1865年10月,柴郡居民在切斯特豎立了一座科頓的青銅雕像。[20]

奴隸所有權

[編輯]

在1833年廢除奴隸製法案和1837年奴隸補償法案之後,科頓作為一名奴隸主獲得了一筆報酬。科頓在聖基茨和尼維斯擁有420名奴隸,並在當時獲得了7,195英鎊的補償(2023年價值72.6萬英鎊)。[21][22]

家庭

[編輯]
位於什羅普郡惠特徹奇附近紀念科頓的方尖碑

科頓一生結過三次婚:

  • 1801年1月1日,科頓於第三代紐卡斯爾公爵托馬斯·佩勒姆-克林頓的女兒安娜·瑪麗亞·克林頓夫人(卒於1807年5月31日)結婚。兩人育有三個孩子:[20]
  • 羅伯特·亨利·斯特普爾頓·柯頓(Robert Henry Stapleton Cotton,1802年1月18日 – 1821年)
  • 另外兩個兒子皆夭折
  • 1814年6月22日,科頓與卡羅琳·格林維爾(Caroline Greville,卒於1837年1月25日)結婚,兩人有三個孩子:[23]
  • 第二代康伯米爾子爵威靈頓·亨利·斯特普爾頓·柯頓(Wellington Henry Stapleton-Cotton,2nd Viscount Combermere,1818–1891年)
  • 卡羅琳·斯特普爾頓·柯頓(Caroline Stapleton-Cotton,生於1815年),她於1837年與第四代唐郡侯爵亞瑟·希爾結婚
  • 梅麗奧拉·艾米麗·安娜·瑪麗亞·科頓(Meliora Emily Anna Maria Cotton)
  • 1838年,科頓與瑪麗·伍利(Mary Woolley,婚前姓Gibbings)結婚,兩人沒有任何孩子。[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Stapleton Cotton, Stapleton Cotton & Knollys 1866,第25頁.
  2. ^ Stapleton Cotton, Stapleton Cotton & Knollys 1866,第30頁.
  3. ^ Heathcote, p. 94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Heathcote, p. 95
  5. ^ 5.0 5.1 5.2 5.3 Stapleton Cotton, 1st Viscount Combermere.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201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6. ^ Smithers, A.J. Honorable Conquests: An account of the enduring work of the Royal Engineers throughout the Empire. Pen and Sword. 1998: 45. ISBN 978-1-4738-1532-2. 
  7. ^ Barthorp 1990,第14頁.
  8. ^ 第16711號憲報. 倫敦憲報. 13 March 1813. 
  9. ^ 第16894號憲報. 倫敦憲報. 3 May 1814. 
  10. ^ 第16972號憲報. 倫敦憲報. 4 January 1815. 
  11. ^ 11.0 11.1 11.2 11.3 Heathcote, p. 96
  12. ^ The Royal Military Calendar or Army Service and Commission Book, Third Edition, Vol. V, 1820. : 333. 
  13. ^ Slave Trade. Three Volumes. (Vol.2.) Papers Relating to Slaves in the Colonies; Slaves Manumitted; Slaves Imported, Exported; Manumissions, Marriages; Slave Trade at the Mauritius; Apprenticed Africans; Captured negroes at Tortola, St. Christopher's, and Demerara; etc. Session: 21 November 1826 – 2 July 1827: Vol XXII. House of Commons Parliamentary Papers, 1826–1827. : Slave Trade: Papers Relating To, p. 54. 
  14. ^ Rupprecht, Anita. 'When he gets among his countrymen, they tell him that he is free': Slave Trade Abolition, Indentured Africans and a Royal Commission. Slavery & Abolition. September 2012, 33 (3): 435–455. S2CID 144301729. doi:10.1080/0144039X.2012.668300. 
  15. ^ 第17676號憲報. 倫敦憲報. 3 February 1821. 
  16. ^ 第18130號憲報. 倫敦憲報. 23 April 1825. 
  17. ^ 17.0 17.1 Viscount Combermere. The Daily Telegraph. 16 November 2000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8). 
  18. ^ Murray 1878,第486頁.
  19. ^ 第22542號憲報. 倫敦憲報. 27 August 1861. 
  20. ^ 20.0 20.1 The Cottons of Combermere Abbey.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4). 
  21. ^ 見英國零售價指數英語Retail Price Index,數據來自Clark, Gregory. The Annual RPI and Average Earnings for Britain, 1209 to Present (New Series). MeasuringWorth. 2017 [2022-06-11]. 
  22. ^ Stapleton Cotton, 1st Viscount Combermer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2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9).  Retrieved on 20 March 2019.
  23. ^ Marriage Register of St Mary Lambeth. 

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