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外觀
主席 | 毛澤東 |
---|---|
副主席 6 | 朱 德 劉少奇 宋慶齡 張 瀾 李濟深 高 崗 |
委員 56 | 名單... |
秘書長 | 林伯渠 |
機構概況 | |
上級機構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 |
機構類型 |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權力機關 |
授權法源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
組織法規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中央人民政府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暫行條例 |
聯絡方式 | |
首長駐地 | |
實際地址 | 北京市中南海等地 |
機構沿革 | |
成立時間 | 1949年10月1日(開國) |
撤銷時間 | 1954年9月27日 |
接替者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權力機構,依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於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設立,惟於1954年9月因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廢止,僅歷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共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員56人,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負責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及領導其工作,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則負責協助主席執行職務。委員會另設秘書長一職,由委員會內部互選產生之。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內掌握國家政權,領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為國家政務的最高執行機關。委員會亦負責制定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及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的組織,分別作為最高軍事統轄機關、最高審判機關及最高檢察機關。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設立辦公廳,並依據需要設置附屬工作機構。
組成人員
[編輯]肖像 | 身份信息 | 黨派 | 時任其他職務 | |
---|---|---|---|---|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編輯] | ||||
毛澤東 籍貫:湖南湘潭 生卒: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
中國共產黨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 兼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第一屆全國政協主席 | ||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編輯] | ||||
朱 德 籍貫:四川儀隴 生卒: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 |
中國共產黨 | 兼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
劉少奇 籍貫:湖南寧鄉 生卒: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 |
中國共產黨 | 兼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
宋慶齡(女) 籍貫:廣東文昌 生卒: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 |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執行委員會 中國福利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 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 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 | ||
張 瀾 籍貫:四川南充 生卒:1872年-1955年2月9日 |
中國民主同盟 | 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
李濟深 籍貫:廣西蒼梧 生卒:1885年-1959年10月9日 |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致公黨 |
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高 崗 籍貫:陝西橫山 生卒:1905年10月25日-1954年8月17日自殺身亡 |
中國共產黨 | 兼中央人民政府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 兼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編輯]- 陳 毅,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賀 龍,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李立三,兼政務院政務委員
- 林伯渠
- 葉劍英,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何香凝(女,民革),兼最高人民檢察署委員
- 林 彪,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彭德懷,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 劉伯承,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吳玉章
- 徐向前,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彭 真
- 薄一波,兼政務委員
- 聶榮臻,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周恩來,兼政務院總理、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董必武,兼政務院副總理
- 賽福鼎
- 饒漱石,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陳嘉庚(無黨派),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羅榮桓,兼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
- 鄧子恢,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烏蘭夫,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徐特立
- 蔡 暢(女)
- 劉格平
- 馬寅初(無黨派)
- 陳 雲,兼政務院副總理
- 康 生
- 林 楓
- 馬敘倫(民進),兼政務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郭沫若(無黨派),兼政務院副總理,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張雲逸,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鄧小平,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高崇民(民盟)
- 沈鈞儒(民盟),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沈雁冰(無黨派),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陳叔通(無黨派),全國政協副主席
- 司徒美堂(致公黨)
- 李錫九(民革;1952年3月10日逝),兼最高人民檢察署委員
- 黃炎培(民建),兼政務院副總理,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蔡廷鍇(民促),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習仲勛,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彭澤民(農工黨)
- 張治中(民革),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傅作義(無黨派),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 李燭塵(民建)
- 李章達(救國會;1953年12月9日逝)
- 章伯鈞(農工黨),兼政務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 程 潛(民革),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 張奚若(無黨派),全國政協常委
- 陳銘樞(民聯)
- 譚平山(民聯),兼政務委員
- 張難先(無黨派)
- 柳亞子(民革)
- 張東蓀(民盟)
- 龍 雲(民革),兼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歷次會議
[編輯]- 第一次會議(1949年10月1日)
- 第二次會議(1949年10月3日)
- 第三次會議(1949年10月19日)
- 第四次會議(1949年12月2日)
- 第五次會議(1950年1月7日)
- 第六次會議(1950年4月11日)
- 第七次會議(1950年4月13日)
- 第八次會議(1950年6月28日)
- 第九次會議(1950年9月5日)
- 第十次會議(1950年12月26日)
- 第十一次會議(1951年2月20日)
- 第十二次會議(1951年9月3日)
- 第十三次會議(1951年11月5日)
- 第十四次會議(1952年4月18日)
- 第十五次會議(1952年4月19日)
- 第十六次會議(1952年8月6日)
- 第十七次會議(1952年8月7日)
- 第十八次會議(1952年8月8日)
- 第十九次會議(1952年11月15日)
- 第二十次會議(1953年1月13日)
- 第二十一次會議(1953年1月14日)
- 第二十二次會議(1953年2月11日)
- 第二十三次會議(1953年2月12日)
- 第二十四次會議(1953年9月12日)
- 第二十五次會議(1953年9月14日)
- 第二十六次會議(1953年9月15日)
- 第二十七次會議(1953年9月17日)
- 第二十八次會議(1953年9月18日)
- 第二十九次會議(1953年12月9日)
- 第三十次會議(1954年6月14日)
- 第三十一次會議(1954年6月17日)
- 第三十二次會議(1954年6月19日)
- 第三十三次會議(1954年8月11日)
- 第三十四次會議(1954年9月9日)
- 臨時會議(1954年9月14日)
參考文獻
[編輯]參見
[編輯]中國中央國家機構 | ||
---|---|---|
前任: 第一屆國民大會 主席團/秘書長 |
中國大陸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會議 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常設機關 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
繼任: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
前任: 中華民國總統 |
中國大陸政權國家元首 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
繼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