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半島戰爭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半島戰爭
拿破崙戰爭的一部分

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為:
日期1808年5月2日
(有時也從1807年10月27日算起[a])
至1814年4月17日[b]
(5年11個月2周又1天)
地點
伊比利亞半島和法國南部
結果
  • 第一階段:法蘭西帝國勝利,進佔馬德里,西班牙進入帝國統治時期。
  • 第二階段:反法同盟勝利,波拿巴政權倒台,法國勢力撤出西班牙。
  • 巴黎條約
參戰方

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兵力

1808年11月:
西班牙 205,000[1]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31,000[1]
葡萄牙王國 35,000[2]
1811年:
西班牙 55,000游擊隊[3][c]
1813年4月:

1808年5月:
165,103[1]
1808年11月:
244,125[1]
1809年2月:
288,551[1]
1810年1月:
324,996[6]
1811年7月:
291,414[7]
1812年6月:
230,000[7]
1812年10月:
261,933[7]
1813年4月:
200,000[8]
傷亡與損失

西班牙 215,000--375,000軍隊和平民死亡[9]
西班牙 25,000 游擊隊陣亡[10]
1810年12月--1814年5月: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35,630 死亡[10]

  • 24,053 死於疾病[10]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32,429 受傷[10]

180,000--240,000 死亡[10]

237,000 受傷[10]
1,000,000+ 軍隊和平民死亡[10]

半島戰爭(1808年-1814年),西班牙稱其為「獨立戰爭」(Guerra de la Independencia),而在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人則稱之為「法國戰爭」(Guerra del Francès),是拿破崙戰爭的主要部分之一,地點發生在伊比利亞半島,交戰方分別是西班牙帝國葡萄牙王國大英帝國拿破崙統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這場戰役被稱作「鐵錘與鐵砧」戰役,「鐵錘」代表的是數量為四萬到八萬的英-葡聯軍,指揮官是威靈頓公爵;同另一支「鐵砧」力量—即西班牙軍隊、游擊隊及葡萄牙民兵相配合,痛擊法國軍隊。這也是近現代歷史上,第一次由非正規部隊在整個戰區內展開大規模「游擊戰」的經典戰役;實際上,英語中游擊戰「guerrilla」一詞即來自西班牙語,原意為「小戰」。

戰爭從1808年由法國軍隊佔領西班牙開始,至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打敗拿破崙軍隊終告結束。

經過

[編輯]

在1806年,拿破崙在柏林公佈大陸封鎖政策,令英國不能與歐洲大陸貿易,藉此減弱其國力。由於葡萄牙繼續與英國之間的貿易,拿破崙便發動半島戰爭以奪得伊比利亞半島港口的控制權。1807年法國與西班牙簽署的《楓丹白露條約》規定兩國如何瓜分葡萄牙,故拿破崙便派遣讓-安多許·朱諾入侵葡萄牙,從而開啟半島戰爭的序幕;不過西班牙境內爆發宮廷陰謀,儘管拿破崙試圖調解,卻在1808年5月2日於馬德里之西班牙起義者試圖阻止此一行動而爆發衝突;隔日,法軍血洗該城復仇導致西班牙捲入半島戰爭。最終,拿破崙將西班牙王位授予其兄約瑟夫·波拿巴[11]儘管最初被西班牙的自由派支持,因為他們相信與法國的合作會帶來現代化和自由,如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廢止。但教士和愛國主義者開始鼓動平民反抗,而在法國軍隊的第一個鎮壓事件發生後變得聲勢浩大。殘餘的自由派被放逐到法國,跟隨法國軍隊離開。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屬於自由派成員,在戰爭後逃到法國,以躲過被處死的命運。

註釋

[編輯]
  1. ^ 有學者將法-西同盟入侵葡萄牙算作半島戰爭爆發標誌(Glover 2001,第45頁)。
  2. ^ 第六次反法同盟與法國簽署停火協議(Glover 2001,第335頁)。
  3. ^ In Spanish, the form of asymmetric warfare waged by the Spanish partisans was termed guerrilla ("little war"), while the practitioner of such tactics was a guerrillero. These terms are usually rendered in English as "guerrilla warfare" and "guerrilla (fighter)," respectively.
  4. ^ 三分之一的人員隨威靈頓作戰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Clodfelter(2008年),第163頁
  2. ^ Chartrand & Younghusband(2000年),第16頁
  3. ^ Fraser(2008年),第394頁
  4. ^ Clodfelter,第166頁.
  5. ^ Chartrand 1999,第3-5頁.
  6. ^ Clodfelter(2008年),第164頁
  7. ^ 7.0 7.1 7.2 Clodfelter(2008年),第165頁
  8. ^ Clodfelter(2008年),第166頁
  9. ^ Fraser(2008年),第476頁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Clodfelter(2008年),第167頁
  11. ^ Siemann(2019年),第327頁

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