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社寮甘泉井

座標23°48′19″N 120°43′39″E / 23.805391°N 120.727402°E / 23.805391; 120.72740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寮甘泉井
位置 臺灣南投縣竹山鎮山崇里第二鄰頂溝巷38-39號對面23°48′19″N 120°43′39″E / 23.805391°N 120.727402°E / 23.805391; 120.727402
官方名稱甘泉井及石頭公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
評定時間2004年12月21日
詳細登錄資料

社寮甘泉井,位於臺灣南投縣竹山鎮山崇里,與相鄰的石頭公一同列為南投縣歷史建築

狀況

[編輯]

位在竹山鎮社寮山區的甘泉井,深度雖然只有五尺,但水面較旁邊溪流的水面高出不少,泉水終年不斷[1]臺灣大學地質研究所曾調查山崇里的車籠埔斷層,發現突出的濁水溪河床砂層[2]。甘泉井相隔一旁還有石頭打造的神像,居民推測可能與甘泉井同年代外,過去庄內居民出生、結婚、死亡,都必前往稟報祝禱,是當地的信仰中心[1]

歷史

[編輯]

古井由來

[編輯]

倪贊元《雲林縣採訪冊》:「甘泉井在縣東四十餘里社藔頂埔前福中堂駐兵大營邊。泉清而甘,大旱不涸。前台灣總鎮吳光亮閱兵過此,飲而甘之,遂為鳩工修築,四面皆環以石。因水甘,遂以『甘泉』名井。」

林爽文事件,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末,福康安軍隊為包圍鹿谷鄉小半天的林爽文軍,除大營進駐東埔臘(今竹山鎮延平里),令葉有光駐藤湖口(今竹山鎮延平里藤湖巷)、普吉保駐科仔坑口、普爾普駐科仔坑(今竹山鎮德興里)、琢靈阿駐林圯埔(今竹山鎮市區)、謝廷選駐流藤坪(今竹山鎮田子里)等,為此飲水問題亟需解決[3]。依據《雲林縣採訪冊》推斷,甘泉井應是福安康軍在駐兵營邊開鑿時所留下[1]

社寮是八通關古道支線,自後埔子翻越蜈蚣嶺至粗坑底,直到新寮附近才與林圯埔出發的主線會合[4]。依文獻,當時吳光亮閱兵經過社寮,覺得此井水甘美,因此取名為「甘泉井」[1]

社區營造

[編輯]
福泉宮與甘泉井

九二一大地震後,1999年9月30日,文建會二處處長林登讚等人來社寮訪視,以推動社群營造來安撫震災後的人心[5]。次年9月7日,藉由當竹山紫南宮、里民自組的社寮文教基金會出資,竹山鎮公所祕書黃文賢、社寮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黃新吉等人,在甘泉井旁豎立取自濁水溪溪石的石碑[1]。9月30日,社寮地區社區重建計畫出爐,其中之一是將甘泉井景點美化,作為社區公共休閒空間[6]。甘泉井的原地主黃鎮兵捐地,將該地美化[1]

2001年7月1日,社寮文教基金會舉行文化活動,在永濟義渡碑、甘泉井、陳武舉人宅等放置戳印,集滿十個就可得到陶藝茶杯,吸引二百多名民眾參加[7]

列為文保

[編輯]
福泉宮石頭公

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票選期間,2001年10月9日,南投縣文化局公布南投縣歷史建築十景票選,甘泉井入選[8]。2004年6月23日,甘泉井與一旁的石頭公一同被提出作為歷史建築[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簡獻宗. 甘泉井立碑 竹山添景點. 聯合報. 2000-09-08 (中文(臺灣)). 
  2. ^ 葉明憲. 車籠埔斷層開挖解民惑 交接處層層分明、斷裂扭曲分析係由板塊擠壓 造成竹山秀傳、延平橋等地面增高. 中國時報. 2002-11-22 (中文(臺灣)). 
  3. ^ 林文龍. 嘉慶君傳說與照鏡山. 臺灣文獻館電子報. 2010-07-16 [2023-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3) (中文(臺灣)). 
  4. ^ 劉坤明. 八通關古道社寮支線景致秀麗 主管機關遲未整修維護古蹟原貌 面臨煙滅危機. 中國時報. 1994-11-02 (中文(臺灣)). 
  5. ^ 丁榮生. 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投入家園再造行動. 中國時報. 1999-10-01 (中文(臺灣)). 
  6. ^ 陳界良. 竹山社寮重建計畫出爐 規劃二條腳踏車道串連,四處景點與產業區促進發展. 中國時報. 2000-10-01 (中文(臺灣)). 
  7. ^ 葉明憲. 竹山采風行處處見古蹟 社寮尋根之旅吸引二百多人參與. 中國時報. 2001-07-02 (中文(臺灣)). 
  8. ^ 簡獻宗. 武德殿 縣歷史建築十景首選. 聯合報. 2001-10-10 (中文(臺灣)). 
  9. ^ 魏裕鑫. 歷史建物 展開登錄審查. 中國時報. 2004-06-24 (中文(臺灣)).